论语关于孔子的成语 孔子论语故事成语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在《论语》中,有哪些是关于孔子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论语》中不少内容演化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很多也是同孔子有关的,就不一一例举了。但是关于孔子本人的成语就很少了,其中“三十而立”,是关于其人生经历的。

与孔子相关的成语介绍

孔子是我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 家、 政治 家。那么有关孔子 成语 都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有关孔子的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孔子成语

做为 历史 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极其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其中关于出自于他的成语也是非常的多。

1、尽善尽美:就是形容好到极致,毫无缺陷。这个成语主要来自于孔子在齐国时期,那时的他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比较美妙的音乐,于是发出感慨“尽善矣,又尽美也!”,一连好几天总是想着它,无时不忘。后来这个成语可就用来形容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后来就被后人形容贫穷。

2、侃侃而谈:表示不慌不忙的谈论着事情。在朝堂上的孔子是一个一举一动都立求符合周礼的人。在家乡,他说话温和恭顺,就像是不会说话一样,而不是向朝堂上一样有些谨慎罢了。在君王不在的情况下,与同级官员说话总是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君王在的时候就是和颜悦色的神情,有恭敬又有些不安生的情绪。

3、不舍昼夜:表示时间的不停的转动以及流逝之意。从这个成语就看的出孔子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他还曾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4、道不拾遗:用来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当时的孔子在鲁国担任了几任官职,那时鲁国的政治有很大的改良,像卖东西的都不会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也不会惊惶。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人格。

关于孔子的 典故

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我们伟大的圣人。关于他的 故事 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他拜师的故事了。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 拜访 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治学的故事

一说起古圣先贤,在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就是孔子。孔子弟子三千,其中约有72位贤人。时至今日,世界各地没有不知道伟人孔子的。在西方各国很多地方都树立孔子的圣像,可见人们如何仰慕这位伟人的高风。

关于这位伟人的的学说博大精深,若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发掘孔子的治学思想,从中受益,肯定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现实也是秉着积极的态度,希望在世能够有所作为。或许是出于对社会的关注,在孔子的治学领域中,偏重的是社会政治,人文伦理等方面。在他的治学成就上,不仅仅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家,他自己始终是以自己的治学之道作为教人于己的蓝本,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在教育上面取得成就,还要来自于他的治学之道的思想。曾在《论语》的开篇就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看得出来他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和育人是两个相通的一面。后来又在“学而不厌,会而不倦”中能够读到孔子不但乐学而且还乐教。

在治学和与人方面,他认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并且还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与治学中,他也常常发出感慨,注重训练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有教无类”算的上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没有提出教育机会均是相等的概念,但是从他的教育思想和种种实践却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

猜你喜欢:

1. 孔子关于成功的名言

2.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简介

3. 国学经典孔子集语简介

4. 孔子的历史简介

5.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6.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

论语中有关孔子的成语 急用!!!

〖哀乐相生〗 成语典故: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

〖兵不逼好〗 成语典故: 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

〖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拔萃出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百福具臻〗 成语典故: 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

〖博古通今〗 成语典故: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

〖拔类超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不劳而获〗 成语典故: 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

〖不能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能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不切实际〗 成语典故: 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

〖不请自来〗 成语典故: 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

〖辨日炎凉〗 成语典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

〖不识东家〗 成语典故: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 成语典故: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

〖不通一窍〗 成语典故: 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抱瓮灌园〗 成语典故: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

〖笔削褒贬〗 成语典故: 《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

〖不幸而言中〗 成语典故: 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家语·辨物》

〖不壹而三〗 成语典故: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孔子家语·弟子行》

〖不知其子视其父〗 成语典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孔子家语·六本》

〖不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迟迟吾行〗 成语典故: 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

〖楚弓楚得〗 成语典故: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子世家·好生》

〖出何典记〗 成语典故: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后汉书·边韶传》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成语典故: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出疆载质〗 成语典故: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孟子·滕文公下》

〖聪明睿智〗 成语典故: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孔子家语·三恕》

〖出类拔萃〗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笔法〗 成语典故: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

〖成人之善〗 成语典故: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

〖啜菽饮水〗 成语典故: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荀子·天论》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礼记·檀弓下》

〖存亡续绝〗 成语典故: 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丹赤漆黑〗 成语典故: 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道大莫容〗 成语典故: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记·孔子世家》

〖导德齐礼〗 成语典故: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有关孔子的成语

关于孔子的成语有 :

见贤思齐、举一反三、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见贤思齐】

读音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举一反三】

读音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

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巧言令色】

读音qiǎo yán lìng sè,意思是擅长辞令,面目姣好者。先秦之时实行世袭制。除了血亲就是富人,美人,擅长外交辞令可以当官。现指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自《论语 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后生可畏】

读音hòu shēng kě wèi ,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出自《论语·子罕》|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有教无类】

读音yǒu jiào wú lèi。解释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另一种解释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

读音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

读音huì rén bù juàn,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韦编三绝】

读音wei bian san jue。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出自《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另有《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解释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为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在《论语》中,有哪些是关于“孔子”的成语?

欲速不达《子路》

[释义]    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温故知新《为政》

[释义]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尽善尽美《八佾》

[释义]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不耻下问《公冶长》

[释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举一反三《述而》

[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废寝忘食《述而》

[释义]    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任重道远《泰伯》

[释义]    任重道远,路程很远。词语解释: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杀身成仁《卫灵公》

[释义]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察言观色《颜渊》

[释义]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各得其所《子罕》

[释义]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分崩离析《季氏》

[释义]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道听途说《阳货》

[释义]    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巧言令色《学而》

[释义]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见贤思齐《里仁》

[释义]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文质彬彬《雍也》

[释义]    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怨天尤人《宪问》

[释义]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形容孔子的成语及意思

1、见贤思齐

读音: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释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解释: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释义:孔子说:‘他宽恕吗!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3、学而不厌

读音:xué ér bù yàn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释义:默默地记住的;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有什么在我哦?

4、诲人不倦

读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释义: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有什么在我哦!

5、有教无类

读音: yǒu jiào wú lèi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释义:孔子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描写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孔子的成语

1、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2、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3、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4、有教无类 yǒu jiào wú lèi[释义]: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5、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孔子的读音:kǒng zǐ

[释义]:

1、孔子 Kǒng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3、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着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4、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孔子的名言: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孔子的成语

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有教无类不偏不倚

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2)有教无类(3)见贤思齐(4)慎终追远(5)举一反三(6)温故知新(7)见义勇为(8)怨天尤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