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片段 论语片段教学一等奖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十则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论语》精彩片段

(一)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油腔滑调,嬉皮笑脸,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在历史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善于伪装,虚情假意的人为数不少,更有甚者,口蜜腹剑,暗箭伤人。奇怪的是,这种人往往还颇能左右逢源。在领导面前,这种人腰杆就从没有打直过,脸上的笑神经就从来没有松弛过。不过,这种笑充其量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 ,内里是缺乏情感要素的。对朋友,这种人表面上待你亲逾兄弟,背后也恨你到咬牙切齿;口口声声要为兄弟两肋插刀,结果背地里插兄弟两刀。事若不成,为人所知,嘿嘿两声,如若无事,只道是“误伤误伤”。曾子也说过:“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说的就是某些人,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可见,真正的圣人是从内心深处鄙视这种人的。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言论。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了。”

这句话强调了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学生要在老师上课之前勾画疑难,质疑问难;二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三是对知识的掌握要灵活,不能死板机械,不能读死书;最后,孔子认为读书是要讲求天赋的,一而再,再而三都学不好,学生痛苦,老师也受折磨(如今恐怕要加上家长也痛苦吧),一拍两散大家轻松。前几年不是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吗,说什么“误尽苍生是语文”。反观语文教学现状,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语文学科不受欢迎,已是共识。前面一二两点属基本要求,尚且不得,要求举一反三,一举多得,自然难上加难。如今的老师又不像孔子,搞的是私人办学(就是今天的民办学校),差的可以不受不教,况且班额又大,因材施教,谈何容易!中国的教育要想迎来真正的春天,就必须实行淘汰制,小班额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剔除“钱学生”。诚如是,则教师幸甚,学生幸甚。

(三)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厚的人喜爱山。”

智者知晓事理,洞察世事,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所以孔子用水之灵动来进行比拟。

仁者安于义理,仁慈宽容,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所以孔子用山来进行比拟。

山水之于智者仁者,犹如伯牙之于子期,它彰显了宇宙与人的和谐,难怪李白要高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了。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前一句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前一句是什么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前一句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其原文如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本片段选自《论语》,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典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论语心说|为政篇2.18:“度身定做”为子张

子张学干禄,子曰:“ 多闻阙疑 , 慎言其余 , 则寡尤 ; 多见阙殆 , 慎行其余 , 则寡悔 。 言寡尤 , 行寡悔 , 禄在其中矣 。”

多听多看 , 慎言 , 慎行 , 这是孔子教育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 。特别是:处世。 这八个字 , 其实可以说成是 : 处世妙招 。道理是一样的。 它 (既:多听多看,慎言慎行,八个字) 是做人的问题 , 但它也不是做人的问题 。换句话说, 它不是做人的根本问题 ,而,只算得上是一种:“求禄的方式”, 一种儒家子弟 ,儒家学子 给人打工 、 务工的一种 : 行为方式 , 和行为准则 。

颇有点儿像是,图书馆中标识的:“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追逐打闹”……等等的,这类的提示语。这八个字,是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是颛孙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取官职的办法, 孔子 ,其实是 没有直说 ,因为孔子对于做官这件事,是非常谨慎,和慎重的。这点我曾经在《论语心说|为政篇2.14》( 《论语心说|为政篇2.14》 )中,提到过。 孔子对做官这件事 , 是非常谨慎的 。在《论语》中,孔子极少默许弟子中,谁可以去做官,冉雍,和漆雕开,是两个例外。

《论语·雍也6.1》记载:“子曰:‘ 雍也 , 可使南面 。’”这是一个,在《论语》中,少见的例外。冉雍,在孔门中,属“德行”,《论语·先进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仲弓,即是:冉雍。 他 还 有两个兄弟 ,一个叫: 冉耕 ,一个叫: 冉求 。德行科中的:冉伯牛,既为:冉耕。除此之外, 对于做官这件事儿 ,“ 政事 ” 科中 , 还有 : 冉有 (既:冉求), 和 : 季路 (既:子路)。

“政事:冉有、季路。”(出自《论语·先进11.3》)《论语》中,将这两位相提并论地情况,经常见。因为 都属于孔门下的 :“ 政事科 ”,故,在被问及有关从仕情况时,此二人也常被提到……《论语·公冶长5.8》记载:“ 孟武伯问 :‘ 子路仁乎 ?’ 子曰 :‘ 不知也 。’又问。子曰:‘ 由也 , 千乘之国 , 可使治赋也 ,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 求也 , 千室之邑 , 百乘之家 , 可使为之宰也 , 不知其仁也 。’”(出自《论语·公冶长5.8》) 《论语 · 雍也6 . 8》 记载:“ 季康子问 :‘ 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 求也果 , 于从政乎何有 ?’…… 曰 :‘ 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 求也艺 , 于从政乎何有 ?’”(出自《论语·雍也6.8》)冉求,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论语·宪问14.12》记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出自《论语·宪问14.12》)“冉求之艺”,既:冉求的多才,多艺。“求也艺”,“冉求之艺”,这是与:“ 行诈鼻祖 ” 子路 (出自: 《论语心说|为政篇2.17“行诈鼻祖”仲由的生与死》 ),二者所不同的点。但后来, 冉求因为 :“ 季氏富于周公 ,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出自《论语·先进11.17》) 一事 ,《论语》记载被孔子因此而“逐出师门”了。《论语·先进11.17》:“ 季氏富于周公 ,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 。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出自《论语·先进11.17》)

“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说明了 , 孔子对于冉求为官之后的不满 …… 同时 , 这种不满 , 也体现在了季路身上 。《论语·先进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出自《论语·先进11.25》)然而事实上,孔子对于“政事科”的这两个徒弟从政,真正从政之后,并无太多褒赞。但 对他俩从政之前 , 却抱有很大信心 。季子然问:“仲由、冉有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 曾由与求之间 。 所谓大臣者 , 以道事君 , 不可则止 。今 由与求 也, 可谓具臣矣 。”(出自《论语·先进11.24》)“ 具臣 ”, 就是 : 一般的臣子 …… 普通的臣子 ,叫: 具臣 。从,《论语》当中所记载的零星片段,我们也可推测, 此二位真实从政以后 , 或却不能做到 , 令孔子称心如意罢 。道理是一样的。 对于这种不满意 , 《论语》中有明确的记载 。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孔子曰 :“…… 今由与求也 , 相夫子 …… 吾恐季孙之忧 , 不在颛臾 , 而在萧墙之内也 。”(出自《论语·季氏16.1》)“ 吾恐季孙之忧 , 不在颛臾 , 而在萧墙之内也 。” 一句 , 比较充分的记录了 , 孔子对二者的不满 , 既 : 季路 (既: 子路 ), 与 : 冉有 。

1.

道理,是一样的。而,被《论语》钦定为:“ 德行科 ” 第二的闵子骞 ,《论语·先进11.3》:“德行: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出自《论语·先进11.3》)则, 对于做官这件事 , 表现出了 : 敬而远之的态度 。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 :“ 善为我辞焉 ! 如有复我者 , 则吾必在汶上矣 。”(出自《论语·雍也6.9》) 既 : 你快帮我 回( 回绝 ) 了吧 , 如果再来找我 , 我就到大汶河北边儿去啦 。 非常 的 清 。 闵子骞以 ‘ 孝 ’ 闻名 , 子曰 :“ 孝哉 , 闵子骞 !”(出自《论语·先进11.5》) 孝哉 , 闵子骞 , 人非常的好 。“子使漆雕开仕”(出自《论语·公冶长5.6》)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 ,(漆雕开)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漆雕开回答说 :“ 我对做官这个事 , 还没有信心 ”。

子说 。(出自《论语·公冶长5.6》) 子说 , 既 : 孔子 , 听完很高兴 。

这是孔子 , 对于弟子为官的态度 。 非常谨慎 , 非常严肃 , 且 , 以弟子对于为官之事 , 与自己持有近似地态度 , 而感到欣慰 , 和欢喜 。这即是:“ 子使漆雕开仕 ”,“ 子说 ”(皆,出自《论语·公冶长5.6》) 的具体原因 。 道理是一样的 。

2.

故 ,“ 子张学干禄 ”, 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子张 , 只是说了 : 多闻多见 , 慎言慎行 。 既 :“ 子曰 :‘ 多闻阙疑 , 慎言其余 , 则寡尤 ; 多见阙殆 , 慎行其余 , 则寡悔 。’”(出自《论语·为政2.18》) 是因为 , 《论语》记载 , 子张比较 :“ 过 ”。 《论语 · 先进1 . 16》子贡问 :“ 师与商孰贤 ?” 子曰 :“ 师也过 ”。( 出自《论语 · 先进11 . 16》 )

《论语·先进11.18》“柴也愚,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出自《论语·先进11.18》)这个:“ 师也辟 ” 的当事人 , 就是 : 子张 。子张, 名 : 师 , 字子张 。辟,类似于:偏激,的意思。说, 子张这个人 , 比较的 : 偏邪 。无贬义。

3.

《论语 · 子张19 . 15》记载 :“子游曰:‘ 吾友张也为难能也 , 然而未仁 。’”(出自《论语·子张19.15》) 《论语 · 子张19 . 16》记载 :“曾子曰:‘ 堂堂乎张也 , 难与并为仁矣 。’”(出自《论语·子张19.16》)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以及: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从这些片段的话语 , 以及孔子 , 对于子张的态度来看 、 来说的话 , 《论语 · 为政2 . 18》记载的 ,“ 子张学干禄 ”, 而孔子只答 : 多闻多见 , 慎言慎行却并未正面回答子张 , 以及 , 从孔子对于弟子从政的谨慎 、 慎重的态度而言所得出的结论是 : 孔子确未正面回答子张 , 且 ,“ 多闻阙疑 , 慎言其余 ; 多见阙殆 , 慎行其余 ” 十六字 , 亦也是为子张 , 度身定做地了 。

论语这本书里的精彩片段,谢谢了,有分会给的。

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 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

说话得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更重要的一点。但于丹教授认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要懂礼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