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室的美文 介绍茶室茶屋的文章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年轮||世间的温暖,无非是雪夜围火炉,又或雨夜茶一壶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白居易

寒冬时节,冷雨纷飞,天色阴暗,期待一场雪的降临。这个时候,总会想起白居易诗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酒,炉火正旺,天下大雪,共饮一杯,关于友情的诠释,我想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已臻化境。

在寒冷的冬天,等待一个邀约,也很有邀约的兴致。

大雪时节,寒冬临近

寻一处暖阁

烹煮一壶茶

一次邀约和相聚

从外面凄风冷雨的街道走进茶室,恍如从一个世界切换到另一个世界。

屋外天寒地冻,行色匆匆。屋内暖意洋洋,仿若春天。

客人落座,焚香、烧水、备茶……一切都在条不紊中。

陶壶煮农夫山泉,沸水降温片刻,冲泡出汤,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看姚老师泡茶亦是一种享受,不急不缓,举手投足间,尽是优雅与沉静。

一杯普洱茶入口,汤感细软绵密,入口顺滑,暖入心底。

席间,大家分享着喝普洱的感受。

有茶友说,“普洱茶就像大地、像父亲一般,没有那么张扬的性格,但在微寒的冬日里,一盏熟普入口,滋味回甘。”

也有人说,“普洱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回味无穷,他有生命的厚重感,在品熟普时,那份久违的悸动却让人沉醉……”

“普洱没有像乌龙茶那样鲜明的个性,但滋味醇厚,绵长悠远……”

每个人对茶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一种“和而不同”。在品饮中细心体会茶的每一处细节,用心去感受就可以了。在这寒冷的冬季,遇见熟普就知道什么叫温暖了。

茶友们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喝茶、聊天,让忙碌的生活的得到片刻的歇息,心在这一杯茶中获得片刻诗意的栖居。

吃过茶点,小憩之后,品鉴的乌龙小罐茶。

沸水冲泡,出汤、分茶。

奶香,兰花香,纷至沓来,香气悠远、浓郁、幽长。

一杯茶从味蕾上释放身心的压力,将日常的浮躁慢慢沉淀下来。

细细捧闻,杯壁为香气所弥漫萦绕,整个茶室也茶香四溢。

席间,大家聊茶事、聊星座,共鸣蕴隐于茶水中,清欢盛满杯间。

茶香满室,杯中的茶由浓变淡,心却越来越暖。感受一杯茶的香甜与苦涩,准确、真实、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身心感受。茶的深处,亦是心的深处。

茶能独饮,亦能聚众。茶之聚众,是集思、是品味、是分享,也是获得。

这是一次美好的相聚时光,也是一次学习分享的过程,茶与人的互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华灯初上,“茶”犹未尽……

世间的温暖,无非是雪夜围火炉,又或雨夜茶一壶。

在冬天,我们有过这样一次温暖的相聚。

[文字家园]年轮征文专题

茶道之美 | 侘 寂

茶,初是药,后成饮物,作为高雅的趣味。

8世纪茶在中国进入诗意的领域,15世纪日本茶道集美学、宗教、哲学于一体,进一步发展。

在纷繁俗世中发现美并加以欣赏,是茶道让人着迷的地方。

日本茶道的产生背景是佛教,核心是禅宗。禅宗的思想和形式影响着日本茶道的方方面面。

和——和谐和悦。

是茶室过程的精神。“和谐”是茶道的形式,“和悦”是茶道内在的情感,重在以心传心,摈弃纷争,心心相印,以茶会友。茶事的气氛在“和”的精神上建立起来,包括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上的和。

比如,客人拿起茶碗不能觉得冰凉;茶室的香气要柔和;风声和炉子上煮水声音相附和,和谐的环境之美和饮茶人的人格之美相互和谐共处。

敬——心佛平等

日本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敬”的理念,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一座建立”。

指的是茶道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互相尊重,共同创造和享受一种和谐的茶室气氛。

不论客人的身份地位,一律从“小入口”匍匐进入。古代如果武士有佩刀,须将刀解下,放在茶室外,才能进入。

清——物我合一

清指的是清洁、整齐,茶道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

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室中,茶人们随时要泼洒清水。迎接贵宾前,要用抹布擦净茶室中的树叶和石头。

茶室里一尘不染,连烧水用的炭都提前一天洗去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染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寂——本来无一物

“寂”是日本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的涅槃、寂静、空寂,积极意义上的“无”。

当茶人或者禅修者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后,进入一个没有任何声音、色彩的“无”的世界。

在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出现了。

茶室作为专门为茶道服务的建筑,其设计也源自禅宗的思想,茶室反映着许多禅宗教义。

历史上第一个独立茶室是由千利休所建造。这位大师中的大师,于16世纪创立了茶道礼仪,并使之臻于完美。

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待合)、连接门廊与茶室的露地组成。

茶室本身,最多只能容纳5人。水屋,用于清洁和茶会前的准备。门廊,用于客人等待的地方。

露地,连接门廊与茶室,意味着禅定的第一阶段,即通往自明的道路。

露地的存在,旨在切断茶室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的感官更加敏锐,得以专心体味茶室本身蕴含的审美情趣。

庭院深深,树影婆娑,卵石铺路,杂然有序,小径蜿蜒,松针遍地。

石灯笼上苔痕斑驳,四下里寂然无声。漫步其中,往往不觉抛开俗世,怡然忘忧。

这种感觉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深处闹世,也如同置身山林。

这些营造出的宁静与纯粹背后,是煞费苦心的匠意。

宾客穿过露地时,被唤起的感觉,会因为茶人的风格不同有所差别。

千利休,追求的是绝对的孤寂。他主张铺设露地的秘密,包含在一首古代歌谣里:远望秋浦,枯木干枝。海屋独自,暮色沉沉。

其他人,如小崛远州,认为露地的理想,应如同这首诗:隔着树林望去,只能看到些许的月和些许的海。

营造的意境:刚苏醒的灵魂,还徘徊在往日幽暗梦境中,又沐浴在半梦半醒的甜美微光中,缱绻难离,憧憬无尽自由的彼岸。

日本茶室有许多特有的构造,如壁龛、需跪行而入的小入口、不对称性。

小入口:茶室入口尺寸高约73厘米、宽约70厘米,做入口的木板由两块旧木板拼成,内侧有横框,钉子帽要露在外面不得加以掩饰。

如此设计,不论什么人进入茶室都必须弯下身子,匍匐进入,无论尊卑,无一例外。目的是使来者领悟平和谦逊的真意,也有放下名利地位,解除压力,亲身体验无我的境界。

壁龛:冈仓天心曾说“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壁龛在日本茶室中地位超然,人们进入后,首先要跪在壁龛前行最高的礼,拜读挂在壁龛里的禅宗墨迹,观赏茶花。

茶室只使用土、砂、木、竹等材料建造,外表不加修饰。却在清贫简朴中处处流露这精致与优雅。

建造一个好的茶室,耗资远远超过一座普通的房子,因为其选材和工艺,都需要极度的细致和严谨。

结合佛家的无常观,和心外无物的训诫,禅宗将房屋视做肉体暂时的居所。

茶室以茅草屋顶,象征柔弱易逝。以纤细的柱梁,喻指虚亏不坚。以细竹作为支撑,暗示难禁风雨的单薄。其选材皆为常见,表明心随自然,而非刻意。

茶道的精神潜藏在这些简单的事物中,并用其优雅的微光,为它们披上一层美丽的面纱,从中我们将寻得永恒。

不对称性,这也是日本坚持禅宗和道教理念的结果。禅宗和道教认为完美的理念是具有动态特征的,追求完美的过程胜于完美本身。

生命和艺术的活力,在于它的成长性。真正的美,是用自己的想象和品位,完善那些不完善之处后,才能领略到的。

尽力规避重复的迹象,在茶室里随处可见。装饰用的各种物件经过仔细挑选,以防止颜色和样式上的雷同。

如果茶室中摆放了鲜花,那悬挂的绘画,就不会再采用花鸟画。

如果选用了圆形茶壶,那水罐就必须有棱角。

黑釉茶碗也不能与黑漆的茶叶罐搭配。

在壁龛放置花瓶或者香炉时,注意不能放在正中,以免切分出均等对称的空间。

壁龛柱子的材质,也要与其他柱子种类不同,以避免千篇一律。

茶室的简洁朴素和出尘脱俗,使它成为远离外在世界纷扰的世外桃源。

17世纪,在德川幕府推行严格的形式主义之后,茶室成为自由交流艺术精神的唯一去处。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都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情。

“一期一会”,是“一生一次机会”的意思。

这种心情体现了佛教“无常观”,告诫人们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彼此抱着“一生一次”的信念,觉知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体会互相依存,珍惜生命。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时代,战争连绵,昨日见面次日便被杀害的朋友不计其数,所以利休大师表示,每一次茶会都抱持这是与友人最后一次见面的感概心情。

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总是说着“明天见”或者“下周见”,然后分手。以为再次相见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人活在世上,总有一天会遇上无法“再次”相见的事。

虽然是事先已明白的道理,真正遇上时,心里还是毫无准备。

结果不是难以掩饰的惊慌失措,就是悲伤不已。唯有亲身遇上,才能了解真正失去的是什么。

深深以为:

花开了,就庆祝。

想见面时,就见面。

谈恋爱时,就好好爱个够。

有喜欢的人时,就明白对他说喜欢。

幸福的时候,好好拥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体验,因为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人心非得经过洗练,才能慢慢真实感受生命的真义。

虽然人生在世,一切应该向前看,充满光明更具有价值。但是,若无反向事物的存在,便显现不出“光明”的价值。两者共存,才能互相映照真义。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茶人对于花草,从不随意摘取,而是按照心的艺术构思,小心选择一枝一叶。

假如有叶子,会考虑与花的关系,因为呈现的将是植物生命整体之美。

当花草被安排成满意的样子,茶人便会把它放到壁龛,房屋中最尊贵的位置。

周遭不放任何器物,因为这样会破坏它的效果,甚至画也不行,除非它们彼此呼应,能够展现出特别的美感。

花在那里,像一位君主,客人依次进入房间,先要向它致敬。

茶人对花的崇拜,只是美学仪式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信仰。和其他茶室里的艺术品一样,插花从属于装饰的整体架构。

同样,茶人插的花,一旦挪动,也就失去意义。因为它的线条、比例,都与周遭的环境密切相关。

直到17世纪中叶,花道家们展露头角之后,才有了专门针对花本身的膜拜。这时,花才终于脱离了茶室,再不受其他规矩约束。

茶室的花,是一种在设定上恰到好处的艺术,真切贴近于生命,并因此打动我们的内心。

茶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限于对花的选择,剩下的工作便交给花儿们,让它们去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若是在晚冬时节进入茶室,你可能会看到纤弱的山樱,配着一支含苞待放的茶花,那是冬天离去的足音和春天到来的回响。

如果炎炎夏日走进茶室,你可能会注意到在壁龛幽暗阴凉的角落里孤悬着一瓶百合,含露欲滴,仿佛在轻笑人生的愚昧。

单是花儿的独奏,已经很有意思,再加上绘画和雕塑的协奏,则更加使人着迷。

比如茶人绍巴,把一首描写海边孤寂之美的诗,一个形似渔家茅庐的青铜香炉,还有一些岸边野花,搭配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晚秋的萧瑟气息。

一个著名的故事,16世纪时牵牛花在日本还是罕见之物。千利休在庭院里种满了牵牛花,悉心呵护。消息传到太阁耳里,想去参观,利休因此邀请太阁来喝早茶。

太阁在约定时间步入庭院,却看不到任何花的痕迹。他压着怒气进入茶室,迎接他的景象却让他的怒火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见壁龛上,一尊罕见而精美的宋代铜器里,插着一朵牵牛花。那整个花园的女王!

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有人觉得,茶道有如将人嵌入模具之中。

学习茶道,老师只教沏茶的流程,严格遵循传统,不会回答为什么,只说去做。

可是经过反复练习,沉浸其中,自然理解认同。经过十年、十五年,某天不经意的想:啊,原来是这样啊!自然就获得解答。

茶道依季节的循环,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与哲学变成亲身体验,了然于心。

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个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

体悟是什么?也许在《日日是好日》中的听雨的一段,可以描摹出大概,让我们作为旁观者一窥究竟。

“哗——”

这间木屋似乎完全消失在雨中,由于雨声过大,即使人在屋内,也可以感觉户外的大雨情景。

一滴滴雨声感觉听的非常清楚,有如聆听打击乐般,低音大鼓、定音鼓、木琴、响葫芦等各种乐器的音色明晰可辨,还与远方群聚的雨声层层交叠,构成更加盛大的音响世界。

从未如此专心听过雨声,觉得自己似乎正深入探索雨音密林的奥秘,心中怦然不已。

心里虽然恐惧如此真切的感受,却又想更深入探索。我的“耳朵”也因此变得更加敏锐。

感觉听力忽然扩张,而且一口气想要突破什么。

一瞬间,耳朵似乎听到了什么。

“——”

莫大的空间里,突然只剩下我一个人。

这里究竟是哪里?

没有任何东西阻碍着我。

这一刻,往常紧张流程的出错、在意工作的表现、担心回家后还有不得不完成的事等,已不再困扰我。

甚至觉得自己不努力不行、不获得别人的好评自我就没有价值、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弱点的恐惧与不安感,也全然消失。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一切的喜悦、快乐,皆有如孩童在雨中玩耍般欢欣鼓舞,即使视线因雨过大而看不清楚也毫不在意。

生平初尝如此自由奔放的感觉。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

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

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

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

也没有任何的不足够。

完全满足于当下。

“哗——”

当敏锐听力消失,发现自己依然坐着。

刚才的感受,我想只发生于数秒、数十秒之间。

突然想起还没有观赏壁龛,不经意回头往上看——“雨听”。(倾听雨声!)

我的视线无法离开字画。

在雨声环绕下,感觉自己当时正处于决定性时刻,像在等待暗号来打开紧闭门扉的那一瞬间。

“雨天,请听雨。将身心都放在这里,好好运用五官,专心品味当下,这样便能有所领悟。自由之道,其实一直存在于当下,这里。”

我们总在懊悔过去,烦恼尚未来临的未来。殊不知,过去的日子终究已过去,不再复返,而未来也非能万全准备的。

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其实,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

我发现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挂碍、自由自在的活着。

雨停了。我屏息,感动的坐着。

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导人这样的“生存之道”。人若能这样活着,就算遭遇世间所谓的“苦难”,也能甘之如饴吧!

下雨天,一旦感觉不顺遂,我们往往怪罪“都是天气不好”。其实,没有真正所谓“不好的天气”。

下雨天,如果也能乐在其中,任何日子都能变成“好日子”。

天天是好日。

茶道的领悟没有时间限制,无论三年或者三十年,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该领悟时就能领悟,静待个人的时机。

写在最后

电影《寻访千利休》,千利休说:能让天下地动山摇的,不只有武器和黄金。唯一能让他低头的,只有美!美让世界充满了生命力。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对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诗意,来自心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面对喧嚣忙乱的世界,我们更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从容,擦拭心灵,去感受美,去感受生命。

走进茶山的感受怎么表达?

走进茶山的感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体验,例如: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海拔780~1200米,远离尘嚣和污染,北纬31°中国名茶生产带,优良的气候和湿度让青城山自古就成为了皇室贡茶产地。

今天,第二次约友到藏于青城山脚下。幽幽青城的青城道茶观景园,让我忘记了生活的烦闷和无聊。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到来时,只见一小小茶室,便被这极简的素净吸引了。

周作人曾说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这第二次走进藏在青城山脚下的茶室,能躲一日闲暇定,抵我的半生尘梦吗?这里无疑是安静的,便只闻猫咪闲叫,才得知这里不仅仅是一间供人休憩的观景园,竟还有上千亩茶山,及一间制茶工坊。原来,从采茶、发芽、制茶,到眼前的一杯清茶,都在这片山里体验得到啊!

我和友友从青城镇徒步到青城道茶观景园,再沿着蜿蜒小道一路登上茶山,不到十分钟,一座茶山就绿油油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实在美极了。“不上青城山,不算下四川”,不去道茶园,不算到青城。

“我生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又住在青城山下,这里不仅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更以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洞天福地”的美誊,从而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除了众所周知的“水利奇迹”,“天下之幽”这些名满世界的美誉之外,还有不为外地人所知的是,这里是四川“农家乐”最为集中的地方,成都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在道茶观景,我似乎感动着“带月荷锄归,衣露沾我衣”这一幅恬静,安适的图画呀。我真想像陶渊明放下

世俗,回归田园找到这一份静雅;从而达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悠闲,自在和愉快。我羡慕和向往着这种静与乐。恬淡,安适,做自己,是我所向往的。

自己虽不能和陶渊明那些隐士一样,抛开一切,回归田园,却不能放下自己的所有,回归乡间。但是,我至少会在道茶观景园,感悟到心中幻有茶山之地,留有不被世俗化的一点净土。

恬淡,安适,做自己,不去追逐这个物欲横流的步伐,不去仰望这个污浊的社会的高度。 一切,只需做我自己就好。

读《没有秋虫的地方》有感

夜里被车载音乐的声音扰了清梦,不知何故开车的人怎把音乐放得如此喧闹?莫非是一个寂寞的人?缓下心头的懊恼,揉揉微微蹙起的眉头,披衣起身,站在窗畔,外面没有朗月星空。站了几秒感到口渴,于是来到客厅寻杯水,刚好看见晨起那本散文书还安静地趴卧在茶几上,似乎感觉她也有点累了。轻轻地替她翻个身,《没有秋虫的地方》这个题目挤进我的眼眸,极致地诱惑着我。不想惊动家人,蹑手蹑脚的走进茶室,打开灯,仔细地阅读起来。

这是叶圣陶先生一篇经典的短篇散文,全篇不足千字,写秋却没有落入一般的俗套。甚喜他得开篇如是写道:“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把自己厌倦这种没有生机的城市生活的心态表达得很通透,与下文把乡野的秋天写成是个美妙的天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鄙野的秋虫是自然界最神妙的音乐演奏师。

它的音乐引起劳人,秋士,思妇,独客各自的思绪。这莫不是功劳一件呢!这个中味道只有自己方能体会,旁人不能感同身受,正是如此,这小虫儿,才如此的神妙。人生蕲求不在于某种味道,只是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这样许是生活不空虚了。老先生说到:“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辩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读至三遍的时候,听见卧室似乎有响声,方走出茶室回到床上躺好,老公的鼾声依旧,床头柜上扫床用的小刷子掉落地上,不禁替这酣睡的人感到幸福。如此声音都扰不了清梦,甚好!

闭上眼睛欲睡,却在朦胧间听见似有似无的虫鸣,声音随着我的梦境越来越大,直至晨起我也没想出那声音是梦里的还是窗外远处田野里的。

如若今夜我在清醒中又闻虫鸣,那何其幸也,感谢那扰了清梦的车载音乐,感谢叶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于5楼高的卧室听见了他魂牵梦绕的声音。虫鸣其实是一种意境吧,人生在世,活的是一种心态。积极地顺其自然,不要颓废地冷漠。如若今夜未曾听闻到小虫儿的鸣唱,那就去梦中与周公一起聆听好了,亦无伤大雅。

苦难不能避免的降临,它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幸福亦会来临,它是成长的战利品。如何地迎接苦难,让它成为你生命的财富?如何智慧地享受幸福让它更长久的伴随你?这一切都莫要强求,过程我们尽力而为,结果我们顺其自然。生命就如此,有些不是因你就能改变,你得去接受它才不会被抛弃。无论是醒还是梦,总得为自己疲惫的心找个出口吧,却不能没了感觉,没了信念,若失去了苦与痛喜与悲的感觉,那岂不就是行尸走兽吗?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精髓吧,人活着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如若放弃这些感官的直觉和心里的感觉,那还是人吗?

哭不是懦弱,笑不是张狂,用一种纯净的淡然的心态过好生命的每分每秒,喧闹的尘世如果让你疲惫,让你心累,那么去大自然中聆听神妙空灵的乐声吧。今夜我将继续等候秋虫的呢哝,翌日清晨我还会去寻听鸟儿的歌唱!

中聆听神妙空灵的乐声吧。今夜我将继续等候秋虫的呢哝,翌日清晨我还会去寻听鸟儿的歌唱!

同学,如果你的问题得到解决,记得好评哦~

茶室环境雅致描述是什么?

相对潮流我更喜欢朴实,相对喧嚣我更钟爱宁静,一直以来,心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青山绿水间开一间茶室,依山而立,傍水而建,一泓碧水,九曲长廊,翠竹环绕,花繁叶茂,即使是炎热的夏季,走进茶室,清新幽雅,自在清凉。

茶室有后院,不大,却别有洞天,午后阳光穿过针细的枝蔓,碎出一地的金黄,院内没有名贵的.鲜花,只有兰草,青葱可人,花朵很小,开的细致、认真,不张扬不喧哗,却自有醉人的清香,简约如同一个身世清白的小家碧玉,依着他,可聆听天籁,可盛享宁静。

茶室中的茶道描写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十分一致,也符合佛道儒的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

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茶道是道家的化身。相关经典名句:“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

谁家萧笛吹春怨,玉环玲珑雁影寒.

编者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无私的帮助别人,最后她死在键盘上。有谁知道,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大口大口的往键盘上吐血?

很多天了,我一直难以从哀伤中解脱,写这篇令人伤心的文字。但,我不能不写,这个伤心故事蕴藏的生命是如此绚目!女孩芳名清仪,名如其人,很美,很柔弱,很古典,仿佛一阙宋词,仿佛一片玉器,她虽自幼患肺病,右肺全叶切除,但她10余年来一直勇敢地和病魔搏斗,写下大量诗文,夺得湖北省孝感市男女围棋联棋大赛冠军,上网主持《温馨茶室》,直到生命在16岁的如花年轮上戛然而止。

8月21日,清仪死在键盘前,众网友闻讯悲痛欲绝,纷纷在网上发表悼念诗文,累计500余篇。随后,他们为清仪举办中国第一次“网上葬礼”,送安琪儿清仪远行天国。在灵堂主页上,我看到清仪美丽的笑容,在玫瑰丛中绽放,好象听见她说:“您好,我是清仪”。

给哥哥送伞大病一常右肺叶切除。借古典文学慰藉心灵解除病痛。常自比林黛玉的清仪曾经自嘲地说自己“药桶似的灌养到12岁”。的确,童年的清久虽然长得美似安琪儿,但她一直与苦药为伴。她的病因缘起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82年、清仪降生在在重庆市合川县的一个偏僻乡镇,她甚至未来得及认清父亲模样,父亲便在这一年离她远去,命运对她来说不能不说很残酷。清仪3岁那年,母亲拉扯女儿实在很吃力,便改嫁湖北孝感一个地方官员。母女俩总算结束了动荡困顿的日子。哪知灾难此时开始凯觎清仪了。

清仪上小学那年,孝感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清仪不同父亲的哥哥张清峰回母校办事被阻,例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想让保姆送伞来,哪知家里只有清仪一个人。张清峰向母校教师借了一把伞匆忙匆忙回家,行到半路,动遇送伞而来的清仪,此时,冷冰冰的雨已将清仪浑身淋透,单薄的身子在冷雨中栗栗发抖。她见了张清峰顿露欣喜神色:“哥哥,我给你送伞来了。”张清峰心痛得差点落泪。

这次雨淋导致了清仪发病,回家不久,清仪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父亲气得狠狠揍了张清峰一顿,这是张清峰记忆中,父亲最严厉的一次打他。

然而,虚弱的清仪却噙着泪告诉爸爸:“爸爸,别打哥哥了,这不怪他……”几天后,清仪病重,父母急忙把她送到北京一家大医院治疗。经检查,清仪患了严惩的肺炎并发脓肿,生命危在旦夕。父母再三恳求医生救清仪的生命。最后,医生虽说全力抢救保住了清仪的病,但她的右肺部分已呈坏死状。清仪的父母难过极了,他们知道,小女得上这种病,会时刻与病疼相伴,生命也会随时终止!

从此,清仪靠服药减轻病痛,几年时间少说服了一卡车的中西药。1994年,清仪12岁,病情加剧。

常常大口大口吐血。复到北京做了右肺全叶切除手术。这年清仪读初中,经过这次手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病情。她几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可看到辛勤操劳的父亲,她又不忍了。死亡把痛苦留给后人这句名言深深铭刻在清仪的脑海中。

别看清仪染病,学习却十分刻苦。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她说她成绩好不是刻苦之疑义,而是她身体痼疾带来的。因为生命对她太吝啬,她不得不加倍学习。她渴望上大学,但朝生幕死的身体,使她的大学梦恍如隔世。她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古典诗词,爱读《红楼梦》,爱读李清照的词。她借古典文学慰藉心灵,解除病痛。谁也难以想象这个十来岁的女孩竟具极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这些年来,她写了数百首诗词。她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何处觅春雨,测落暗香魂。怕冬柳舞风后,红萼早随人。仗酒痴情休诉,信知花销豪气,多少幽梦生!相对笑轻醉,无语作斯文。

送秋月,心俱碎,有箫声。微挠古器,惊动庭院几枝春?无绪东流锦字,怎奈芳心依旧,空负许终身。犹道长相忆,只影伴青灯。这首词写得如泣如诉,如哀如怨,可谓清仪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些年来,清仪少女老成,长期靠诗词排烦解痛,真令人感伤不己。不过,网络却打开了她封闭的世界。

主持《温馨茶室》。少女重病患者给无数人带来欢乐。谁也不知她常口吐鲜血把键盘染红1998年7月4日,在孝感开电脑公司的哥哥张清峰见清仪十分郁闷,便帮清仪上了网。在清仪面前,张清峰常感不安,他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那年雨天的过错。他在尽一切努力弥补。

清仪起初对网络不甚了解,也许是一种缘分吧,那天,清仪轻点孝感主页友情连接网易点,《温馨茶室》顿时闯入清仪的眼帘,令清仪怦然心动。经过网友的指点,清仪很快懂了一些网理。7月17日正式走进《温馨茶室》,“各位茶友,你们好!小生这厢有礼了”小马初来乍到人生地疏,常得热心肠的茶友的提携指点,方能明网理,长知识,心里甚为感激。茶室是大众聊天的地方,若能环境适宜、高雅,自然令人心旷神怡。聊天应该轻松,一段好的相声听过之后,如品香茗,回味遐迩。小马希望能给各茶友带来欢乐。

这篇文章署名“马哥”。也许,清仪觉得自己的名儿太柔了,也许想和茶友开个玩笑,总之,马哥这个名儿让众网友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认为她是男士。随后,清仪在温馨茶室发表了大量诗文,她的真诚和才气很快赢来众多网友的喜爱,给她写信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很多人在信中向清仪倾述失意和苦闷,清仪一一回信,或劝慰,或鼓舞。她的信行文优美,略作调侃,充满了真诚,充满了乐观。读后令人欣然释怀。她成了温馨茶室的知名主持人。

大概一个月后,清仪在给网友的信中谈及自己的身世、病况和性别,令网友大吃一惊,谁也想不到这一个月以来,给他们带来欢乐的人竟是一个可爱的“安琪儿”,,一个身患绝症的16岁少女。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女孩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清仪死后众网友才知,清仪曾经在键盘前吐血,以致键盘被染得一片血红。她每次给网友写信的时候都在承受着病情的折磨!妈妈劝她别上网,她不听劝阻:说,《温馨茶室》离不开我……清仪对网友一“网”情深,在给网友带来欢乐的同时,清仪也在给自己带来欢乐,乐于助人的清仪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欢乐之上。她非常珍爱和网友的友情。听说网友紫隐电话费多了,清仪便猜测是与自己有关,便告诉他今后和她通信不要占太多的网上时间,网友惠写书,清仪立刻写信鼓舞他,并寄去有关资料。为了让网友全方面认识自己,她甚至在网上把自己的房间介绍给大家:我的小屋朝南有阳台,阳台周沿儿排满了兰桂蕉芷等植物。因陋室宽深,就用雕木花墙隔成了内外两处,外间临窗放一枣木书案,挨案几有一人高的用洞庭君山岛烙花斑竹做的书架,架上壁挂着米见方的展开的素绫折扇,上有清仪抄的小篆《葬花词》。案几对面墙放着枯藤花架,一白瓷钵里的吊兰枝叶蔓延其间。花架侧安放一米半见方的鹅黄棋桌,我特喜围棋之戏,哥哥也常常也此同我对弈。雕木花墙阁子上摆列着小香炉、宋宫窑青瓷盘,另有一些不俗的民间工艺饰品,像草编金陵十二钗、蜀绣嘉陵风土团扇、杭州断桥会木偶等,我喜欢那个青侗的小香炉,引燃一小块檀香置其内,合上炉盖,落下门帘,一两小时后,屋内就熏得一片香,每星期六我都熏一次,内间简陋一些,四壁胡乱挂了几幅山水笔墨,床头小书柜有我常看的《红楼梦》、《宋史》等杂书,屋角一妆台,台边电脑桌上就安放着我唯一的洋玩意,一台电脑。主持《温馨茶室》期间,清仪给网友写了数百封信,这些信成了清仪留给世人的珍贵精神财富。

“明天网上见”,哪知第二天死在键盘前,500余篇悼文悼诗催人泪下。1998年8月,清仪时感病情恶化,父母送入院治疗但收效甚微。清仪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她在网上写道:宋词人吕本中有词《踏莎行》道:“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从诗词平仄来说,落雪飞行,仄仄平平,读来语音清扬,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好听!从词义来看,这名儿让人遐思,芝兰空谷,好意!飞落雪花一片,奉于手中,竺欲细看时,早化为莹莹水珠一点。其冷艳奇绝于斯,其短促收然于斯,让我心悸,让我心伤。来年某日,我或许就是那雪花一片,悠然从天际而落,倏地化入泥土之中。我得珍惜身为雪花的时光,主持好《温馨茶室》,给人们美丽,让人们愉快。

她在给广州网友欣茹的信中写道:

今天是星期四了,我仿佛已听到生命时钟倒计时的滴答声。离开姐姐,离开《温馨茶室》的朋友们我感到万分的遗憾,遗憾也许是人生旋律里永恒的和弦。清仪整理近时收到的来信时,在姐姐的信笺中看到有“现实生活中我失去了相处三年的爱”之言语,清仪揣摩姐姐是有过恋爱的。姐姐虽失去,终还有过。清仪幼稚,心海深处却有渴望。说这些我耳根都红了,今生清仪是求不到此种人间恋情了。但我亦好欣慰,我拥有好多珍爱。

“谁家箫向吹春怨,玉环玲珑雁影寒。”此是近作七言《自伤》中的一句:姐姐觉得怎样?哈哈哈哈,穷途末路了清仪还吟唱,真是孤影自怜了。这封信是清仪8月20日写的,也是她死的前一天写的,颇有灵性的她听到了生命时钟倒讲时的滴答声。这封信果然成了她的绝笔。她多么舍不得离开《温馨茶室》和网友们埃在这封信的最后,清仪写道:“明天网上见”,哪知第二天在网上见到的却是清仪的死讯!据说,清仪8月21日上午9时死在键盘前时,她的电子信箱已经打开,等待着网友的造访……清仪逝世的噩耗最先是欣茹知道的,闻消息,欣茹悲痛万份。8月22日她迅速通过网络通告全国网友:昨天清仪家里人说,清仪已于1998年8月21日9时许因病去世。清仪,我的好妹妹,像纯洁的鲜花,突然凋谢了……网络顿时被一种巨大的悲伤覆盖。《温馨茶室》无语,它哀叹“安琪儿”早折;电波无语,它感伤死神的残酷,偏偏夺去如此珍爱生命的好女孩的生命。全国众多网民纷纷撰写悼文,一时间,网络线路变得十分拥挤。网友紫竹侠隐发表悼文《痛失小马》:噩耗传来,我把往日的矜持甩到九霄云外,把大把的泪痛痛快快地撒到了键盘上!难道苍天真的无眼——就这样硬生生地把小马给抢走了?我接受不了,我死盯着ICQ的列表,盼望着她的名字会一下跳出来,然后随着啊喔一声,她就又到了我面前。告诉我这不过是一场噩梦。然而键盘上未干的泪水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小马真的走了,永远……我和小马在网上相识不过30多天的光景,但我会忘记记着这短短的30天,直到我生命的终结!小马多才、善良、疾恶如仇又天真无邪的形象会活在我的心里。我相信也会活在她每个真心朋友的心里。网事虽如云烟,却自有真情一片。

网友海痕发表悼文说:看着马哥的绝笔书信,联想她正要敲打键盘时疼的样子,写下的却是充满欢笑的乐观的字句,我不禁掉下热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芳名永留传。

网友LONGER则祝福清仪“找个好人家下凡”:我很震惊!我感到我像失去了一位亲人。当你已经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的时候,我还在麻木的对待生命;当你在与病魔顽强搏斗时,我还在尽情耗费健康。你本该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可以好好地学习,好好体知人间的温暖,好好地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可是,你没能得到;你本来可以成为一名有名的词、诗人,可你汪没有来得及;你也本该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可你……我从来没有体会过失去一个亲人的痛苦,但你的离去,永远的离去却让我产生了对自己的和对生命的珍视。找一个好人家下凡,祝你一路平安!

网上诗人东在网上发表长诗悼念清仪:当风中的一切都随你飘走/我的思绪也飞到了世界的另一边……网友落雪飞花的悼文则用了38个问号和137个感叹号。清仪哥哥张清峰也发表了长篇悼文。

“网上葬礼”送“安琪儿”远行天国。她临死前向湖北灾区捐款500元。哥哥在她死后又代她捐5000元。1998年8月22日,网友紫竹侠隐发起筹备一个主页——清仪灵堂。随后,在网上为清仪举行葬礼。送她远行天国。他表示,他将永远不用XIAYIN是他送给清仪最后的礼物。在众网友的操作下,清仪灵堂很快设置完毕,走进清仪灵堂,首先看到的是清仪摆放在众玫瑰丛中的玉照,照片上的她依然那么美丽,那么善良,那么开心;翻开照片页,灵堂展设清仪大量遗诗遗文,众网友的一些悼文悼诗也展设其中……网友TW读写了清仪绝笔信中的诗句:谁家箫笛飞春怨/玉杯玲珑雁影寒/折翼九霄堕玉马/摧心一夜嫉红颜/相知不在相识久/我为清仪吟此篇/不落金星归碧海/化做朝霞满云天!!!

传说“七七”之前人的魂犹在尘世,那么,清仪将在尘世中继续停留49天。网友给清仪举办的网上葬礼将送清仪一路好走,她的葬礼简朴而极富浪漫气息,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挽歌,只有鲜花、诗文、歌声以及网友的热爱,伴随她走进天国。网友草在题为《永远的清仪》的葬词中写道:我们知道您这样坚强的女孩子,一定喜欢我们用歌声来为你送行。我们星伴的伙伴和所有关心你的朋友,来为你举行一个不那么凄凉的葬礼。你美丽的生命即将走进天国,我们守在你的身边,为你微笑着送行。你一定是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泪水才这样淡淡地笑着离去,才这样把所有的信件都珍藏好,向我们默默挥手告别的。你给我们看到的是你美丽的笑容,你给我们展现的是你无尽的眷恋。

我们多想轻轻抱住你,让你花一样的年华在我们手中延续。我们多想让我们的歌声,插上思念的翅膀,把你带回我们身边。

我们一起拿起红烛,点亮烛灯,我们亲爱的妹妹,让我们为你唱一首动人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崖,地这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好妹妹,这样的歌太悲伤了,我们不想唱:我们只想你回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唱那些动人歌谣。你是我们中间永远的清仪……8月27日,清仪的断七之日,清仪哥哥张清峰在继发表长篇悼文之后给网友发来一封信:我代表清仪的全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不多说什么了,向关心爱护清仪的网友鞠躬了。今天是清仪断七之日,我陪家父去烟灯山(孝感公墓)看清仪,同时将众网友的悼文悼诗全部打印出来,在清仪的骨灰盒前烧了。清仪在天有灵,一定会感激大家……据张清峰介绍,清仪善良得好象远离尘世似的。那年,孝感市举办男女双人围棋联棋大赛,他们兄妹联手勇夺桂冠,比赛中一盘棋对手已经大势已去,为了让对方有面子,她居然在对攻中自撞气,搞成“双活”。她身体不好,可有空就帮保姆做活,在学校里从不推迟任何班务,学习上更是勤奋刻苦。平时,在妈管教下,她很少和同学外出玩耍,可一旦妈妈同意她和同学外出玩耍,立刻高兴得象过年似的,把许多有趣的事告诉同学,让他们分享快乐……

…1998年8月,湖北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不久于人世的清仪忧心如焚,立刻将积攒下来的全部零花钱500元捐给灾区,张清峰和她开玩笑说:你这个小傻瓜。清仪赌气的说:我就爱做这样的傻事,如果我有5000元,我就捐5000元,一分钱也不留。在清仪死后,张清峰含泪以清仪的名义给灾区寄去5000元,满足妹妹最后的愿望。9月底,网友正在整理清仪的遗作准备出版,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安琪儿清仪远行天国,都说天国没有悲伤,欢乐一定会陪伴清仪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