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道德 论语中道德修养的句子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论语所阐述的道德理念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大全精选39句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3、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3、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5、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7、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3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4、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什么?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子曰:“士志于,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中怀有的是道德仁义,小人心中怀有的是诗书礼仪;君子心中怀着对刑罚的畏惧,小人心中怀着对小恩小惠的喜爱。”

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39句

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四、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五、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六、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七、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八、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二、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十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四、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五、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十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十七、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

十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九、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二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十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二十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十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十五、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二十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十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十八、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二十九、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十、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三十一、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三十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十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五、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十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三十七、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三十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十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论语关于道德的句子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5、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