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 论语人物故事

2023-02-03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有那些人物?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论语中的人物

在《论语》中出现的人物

颜回:字渊。孔子早年弟子。孔子评其“好学”、“贤”。列德行科

闵子骞:名损。孔子早年弟子。孔子评其“孝”。列德行科

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季氏宰。孔子评其“可使南面”。 列德行科

冉耕:字伯牛。孔子弟子。列德行科(冉耕、冉雍、冉有为三兄弟)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季氏宰。孔子评其“果”、“喭”。列政事科

冉有:名求。孔子弟子。季氏家宰。孔子评其“艺”。列政事科

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孔子评其“瑚琏”、“达”。子贡善言圣人。列言语科

宰我:名予。孔子早年弟子。列言语科

言偃:名偃,字子游。孔子晚年弟子。鲁武城宰。列文学科

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弟子。鲁莒父宰。列文学科

颜路:名无繇。颜渊父。孔子弟子(颜渊之父)

曾皙:名点。曾参父。孔子弟子(曾子之父)

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孔子早年弟子

曾子:名参。孔子晚年弟子。孔子评其“鲁”,孟子称曾子为守约。

有子:名若。孔子晚年弟子。有若似孔子,众弟子欲以事孔子事之。

颛孙师:字子张。孔子晚年弟子。孔子评其“辟”

孔鲤:名鲤,字伯鱼。孔子子

公冶长:名长。孔子弟子、女婿

南容:南容适,名縚。孔子弟子,孔子兄孟皮女婿

子贱:宓不齐。孔子弟子。孔子评其“君子”

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

樊迟:名须,孔子弟子

司马牛:桓魋弟。孔子弟子

高柴:字子羔。孔子弟子。孔子评其“愚”

申枨:孔子弟子。孔子评其“欲”

陈亢:原亢,字子禽。孔子弟子

漆雕开:漆雕氏,名启。孔子弟子

原思:名宪,字思。孔子弟子

巫马期:名施。孔子弟子

牢:孔子弟子

颜克:孔子弟子

林放:鲁人,或孔子弟子

公伯寮:公伯氏,名寮。鲁人。或说亦孔子弟子

阳肤:曾子弟子

先人先贤

皋陶:先贤,舜臣

伊尹:先贤,汤臣

羿:有穷之君,被其臣寒浞杀。善射

奡:又做浇,寒浞子。为夏少康灭

老彭:先贤,商大夫

微子:先贤。纣之庶兄

箕子:先贤。纣之叔父

比干:先贤。纣之叔父

泰伯:先贤,周太王长子

仲雍:先贤,周太王次子

季历:周太王三子,文王昌父

周公:先贤,周公旦

鲁公:周公子伯禽,封于鲁

伯夷:先贤,孤竹君子。孟子称圣之清者

叔齐:先贤,孤竹君子

周任:古良史

伯达:周士

伯适:周士

仲突:周士

仲忽:周士

叔夜:周士

叔夏:周士

季随:周士

季騧:周士

虞仲:逸民

夷逸:逸民

朱张:逸民

少连:逸民,东夷之子。仕鲁。孔子称其善居丧

鲁昭公:姬姓,名稠

鲁定公:名宋,谥定。哀公父。为逐其君兄者所立

鲁哀公:名蒋,谥哀

季康子:季孙氏,名肥,谥康。鲁大夫

季桓子:名斯。鲁大夫

季文子:季孙行父,谥文。鲁大夫

季子然:季氏子弟

僖子:贤而好礼

孟懿子:仲孙氏,名何忌,谥懿。父僖子。孔子早年弟子。鲁大夫。何忌首抗孔子堕三家之都之命,后人不列其为孔子弟子。

孟武伯:名彘,谥武。懿子之子。

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

孟庄子:鲁大夫仲孙速,献子子

臧文仲:臧孙辰,谥文。鲁大夫。

臧武仲:鲁大夫臧孙纥。孔子评其“知”

孟之反:名侧。鲁大夫。孔子评其“不伐”

孟公绰:鲁大夫。孔子评其“不欲”

子服景伯:子服何,子服氏,字伯,谥景。鲁大夫。

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大夫

阳货:名虎。季氏家臣。

公山弗扰:公山不狃,季氏家臣,费宰。

卞庄子:鲁卞邑大夫。孔子评其“勇”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亦字季。柳下或是其食邑或居处,惠为其私谥。仕鲁

微生高:名高,或谓即尾生高。鲁人。孔子评其不直

左丘明:名明。鲁人

子桑伯子:鲁人

师挚:名挚。鲁乐师

原壤:鲁人。孔子故人。

孺悲:鲁人

齐景公:名杵臼

齐桓公:小白。齐襄公子

公子纠:齐襄公子

管仲:名夷吾。齐桓公相。孔子评其器小,不俭,不知礼,仁。

晏平仲:名婴。齐大夫。孔子评其“善与人交”

陈文子:名须无。齐大夫。孔子评其“清”

伯氏:齐大夫

召忽:齐大夫

崔杼:齐大夫。弑齐庄公

陈成子:陈恒,齐大夫,弑齐简公

卫灵公:卫国国君

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行

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卫太子蒯聩之子

卫公子荆:卫大夫。孔子评其“善居室”

蘧伯玉:名瑗。卫大夫。孔子评其“君子”

孔文子:仲叔圉,名圉,谥文。卫大夫

王孙贾:卫大夫,治军旅

宁武子:宁俞,谥武。卫大夫

祝鮀:字子鱼。卫大夫,治宗庙。有口才

棘子成:卫大夫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

僎:公叔文子家臣,卫大夫

史鱼:名鳅。卫大夫。孔子评其“直”

公孙朝:卫大夫

公明贾:公明氏,名贾。卫人

子产:公孙侨。郑大夫。孔子评其“君子之道”

子西:子产同宗兄弟。郑大夫

裨谌:郑大夫

世叔:郑大夫

子羽:郑大夫

子文:斗氏,名谷于菟。楚令尹。孔子评其“忠”

叶公:楚大夫沈诸梁,字子高。叶县尹,僭称公

桓魋:向魋。宋桓公之后,宋司马

宋朝:宋公子,出奔在卫。有美色

晋文公:晋国国君

佛肸:晋大夫赵简子之邑中牟宰

微生亩:微生氏,名亩。

师冕:名冕。乐师。

古今名人和著名人物出自于《论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的名字

韩愈,字退之也在《论语·先进》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同样一个问题:听到什么就去做吗?子路来问,孔子说,家里还有父兄,怎么能不去问问他们的意见呢?冉求来问,孔子却说:听到什么就应该马上去做。为什么答案截然不同呢?孔子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原来冉求行事退缩,故而需要鼓励他;而子由又太咄咄逼人,因而有必要给他上点“紧箍咒”。孔子因人施教,于此可见一斑。

论语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论语》中出现和提及了很多人物,他们或为贤者,或为大臣,或为执政当权者,或为隐者,或为庶人,不一而足。下面我将重点介绍几位重要人物,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论语》精神思相及体悟心得。

季平子(?——公元前505年),姓季孙,名意如,谥号“平”,史称季孙意如,亦称季氏、季孙、季孙氏。春秋时期任鲁国正卿(国相)。季平子的远祖是周文王姬昌,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国君,在曲阜建鲁国国都。至伯禽以后,鲁国国君王位传十世十六位至鲁庄公。庄公在位三十三年。庄公的三个弟弟庆公、叔牙、季友,其后代分别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史称“三桓”。

公元前505年,执掌鲁国政权三十一年之久的季平子,到鲁国东部地区巡视,返回途中病死于房邑,即今费县方城。

季桓子(?——公元前492年),即季孙斯,姬姓,季氏,名斯,谥“桓”,吏称季桓子。春秋时鲁国卿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之子。季孙斯之“孙”为尊称,“季孙”并非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桓子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后,桓子立为卿。季桓子时期,季氏为首的三桓在鲁国的声威、权势有所降低,家臣的势力骤然增加,形成“陪臣执国命”的局面。他被家臣阳虎囚禁,与之达成盟约才被放出来,三年后,桓子联合孟孙氏打败阳虎,平定了叛乱。此后桓子也就从新执掌了鲁国的大权。鲁哀公三年,季桓子去世,其子季孙肥继位。

季康子(?——公元前468年),即季孙肥,姬姓,季氏,名肥,谥号为“康”,史称季康子。季康子事鲁哀公,此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春,季康子去世。

阳虎,姬姓,阳氏,名虎,一名货。季孙氏家臣。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加快了礼崩乐坏的脚步。阳虎即为陪臣,也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他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论语》中的26位历史重要人物,你知道吗

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论语》中除孔子外,还记载的历史人物有孔子的弟子、友人及其他与孔子有关的人士。其中孔子的学生有颜渊、颜回、闵子骞、厓伯牛、仲弓、厓有、厓雍、子路、季路、宰我、子贡、子游、子夏等。其他人士有老子、蘧伯玉、晏平仲、子产、孟公绰、等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等。

孔子的论语中杰出人物

颜渊

颜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人。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纲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

论语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释义: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分析:从子路的言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还可以看到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高度的自信心。当然,言谈中也流露出他的骄傲情绪。至于“率尔而对”,就更明显地表现他性格中的轻率、鲁莽的一面。

2,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原文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释义:(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分析: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3,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原文: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释义:(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分析: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从他言志时说“如其礼乐,以待君子”中可以看出他既有抱负,又能谨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说话很有分寸。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4,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原文: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释义:(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分析: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为了避免以君子自居之嫌,他首先申明“非曰能之”,只不过是“愿学焉”,而且还特别强调“愿为小相”。说得多么平易、多么谦和,真可谓是孔门弟子中的谦谦君子。

论语的作者是谁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论语》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而成,据考辨,主要参与编著的人物有:子夏、子游、仲弓。《论语》的版本至少有三种,一个是《古文论语》,在西汉时期被称为古文经之一,此外还有《鲁论语》和《齐论语》两个版本。

《论语》的作用和价值

1、奠定了中华文明基本的价值观

孔子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统,完整地提出了“仁”,奠定了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政治伦理的基本观念。孔子提出了一整套的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如孝、悌、恭、敬、信、宽、惠等。

2、创造了人格的典范

孔子的“仁学”,体现了他“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与重道义、轻私利的价值观念。它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闪耀着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想光辉。

3、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论语》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的奠基性读物,《论语》的记事非常生动,刻画精细入微,连孔子与学生谈话时的不同的神情都能生动地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