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诗经 南怀瑾诗经解读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求南怀瑾 诗经的书名

不是南怀瑾的诗经吧?是他所列的国学入门捷径书单吧!

南怀瑾先生开列的书单:

我给你们开一个书单,叫你走捷径,可以快些进入中国文化的宝库,也可以懂一些西方文化了。

(一)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二)《文字画研究》(吕佛庭)《御定康熙字典》《新修康熙字典》《远东国语词典》

(三)《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龙文鞭影》

(四)《增广诗韵合璧》《古辞源》《宋元诗评注》《清诗评注》《随园诗话》 (五)《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

(六)《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儿童西方文化导读》(老古文化公司编辑)

(七)《古今图书集成》

(八)《纲鉴易知录》

其中南怀瑾先生说“六书”(最好的《说文解字》)配合《康熙字典》中国文字三个月就搞通了。以上供参考。

取名诗经楚辞男孩名字

我为大家整理出来取名诗经楚辞男孩名字,诗经、楚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经典,其中的句子往往能让人引发美好的联想,更是成为家长引经据典取名的重要参照。不管是给男孩,还是女孩取名,家长们均喜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名字的诗意内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1 取名诗经楚辞男孩名字

虽有着“女诗经、男楚辞”之说,但男孩名字也可以出自诗经之中,例如:建筑学家梁思成一名出自《诗经·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下面就一起先欣赏名人明星取自诗经楚辞的名字。

1、南怀瑾,著名古文字学家、作家

——取自《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提取“怀瑾”代表人的纯洁优美的品德的字词,以此隐喻他品性好。

2、王国维,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连名带姓的取自《诗经·大雅·文王》诗句中“王国克生,维周之桢。”,使其名字更有内涵。

3、戴望舒,诗人、翻译家

——取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提取“望舒”意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借指月亮。搭配姓氏取名,意为他吉祥、耀眼之义。

4、程长庚,京剧表演艺术家

——取自《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提取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长庚”两字搭配程姓取名,意为吉祥、能力强。

根据以上几个名人明星取自诗经楚辞的名字案例中,其实可以参考到一些取名技巧,而这些技巧也是大家可以运用在其中,减少不知如何取名诗经楚辞男孩名字的困惑。接下来我分享几点技巧、名字等内容,以供大家得到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取名技巧】

1、提取诗经或楚辞中寓意好的字词:

给男孩子取名字借助诗经楚辞时,可以从诗经或楚辞中挑选寓意好的字词取名,因为有的古诗词强调修德配命,即爱民之德,为政以德,忠孝道德等,所以可以从中挑选寓意好的字词给男孩取名,起到勉励和警诫的作用,例如:“乐康”取自《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意为乐观、开朗心胸宽广之义。

2、运用诗经或楚辞中最经典的名句:

诗经、楚辞中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名句,而这些也是大家可以运用在其中的,例如: “修远”直接提取楚辞当中最经典的名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取名,形容前面的路程遥远,但不为困难也要去追寻的意思。很好的形容男孩勇往直前、不惧危险的精神。使其名字既有寓意内涵,又勉励孩子品性发展。

【诗经楚辞男孩名字】

1、取自诗经的男孩名字

高景行:《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也指行为光明正大。

金维怀:《国风·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心胸宽广、心系天下。

胡之宁:《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安康、幸福。

何维嘉:《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有担当、吉祥、幸福之义。

常棣:《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繁荣、昌盛之义。

文德:《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有才华,有道德之人。

2、出自楚辞的男孩名字

正则:《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体现正直、有担当的品性。

圣哲:《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

承宇:《九章》“云霏霏而承宇”,意指稳重、踏实,有气概。

扬浩:《九歌》“心飞扬兮浩荡”,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既勇:《九歌》“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内心勇敢。

耀晔:《远游》“耀灵晔而西征”,太阳的别称,引申为男孩光明磊落、杰出。

3、取自诗经楚辞男孩名字

(思源)(宇庭)(达修)(忠嘉)

(佳琛)(桐相)(成宗)(勤滨)

(博超)(秉德)(学泛)(范明)

(祺瑞)(盛翔)(信鸿)(玮征)

(先轶)(建华)(何钧)(海雷)

(自强)(睿炳)(穆辰)(驰海)

(格梁)(平辉)(宜翊)(永嘉)

(嘉泽)(奇东)(世融)(岸霸)

(咏歌)(齐昭)(彭彭)(昌勋)

(政源)(志学)(君桦)(鹏赋)

(奕易)(承非)(义智)(景明)

(自明)(军威)(睿恒)(波领)

(乃乐)(晋琛)(泰河)(星纬)

(安然)(鸿达)(万俊)(鸿伟)

(思远)(睿熙)(梓乐)(和泰)

南怀瑾《儒家对诗文的重视》人生国学智慧全集

儒家对诗文的重视

南怀瑾先生说: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那么重要?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痛苦、有烦恼。尤其是中国人,拼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我经常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南先生在这里,说的是一个从事政治的人,在面临事业和人生等种种问题时,难免痛苦,而痛苦如何解决?没人能够帮得上忙,唯有靠自己。靠自己什么?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力量表现何在?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能量,弹性和张力,而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人面对外在世界的修养问题了。而修养靠什么?光有知识当然不行,最主要是生活的磨砺,在体验基础上的用心感悟,在感悟之中思想、智慧和力量的生发。

儒家所谓“明心见性”,道家所谓“抱朴归一”,坚守“真元”,佛家所谓“修心养性”,都是说,一个人修养自我,保持“本性”和“真我”,在纷纷扰扰的世俗中,在为生存,为名利地位而忙碌的生命中,不能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而是要刻意地为自己的内心留出一片干净无尘的绿地,并守护好自己的这片精神家园,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出入、进退和取舍皆能达到智慧而自如,在不可自主的世间,保持一份独立和宁静,保持一份超脱和自由,这样,才能远离世间的假恶丑的侵蚀和祸患,减少那些无谓的“执着”之苦,减少个人局限性和人生的无奈带给自己的无尽烦恼和痛苦,让人生在洒脱中多一份快乐和不羁的自由。

而所有这些,知识本身是给不了的,功名富贵也是不能解决的。即使是修身养性本身,似乎也是十分枯燥痛苦的。而诗,作为“言志”和“言情”之载体,却能给人的精神以极大的满足、轻松和愉悦。为什么呢?诗不仅言情言志,有抒情作用,可释放一个人的心志,还原一个人的真实情怀,让人有回归天然本性的畅 *** ,同时,诗富有音乐韵律感,让人生出乐陶陶之愉悦,还能生出富有空间美的画意来,此所谓“诗情画意”也。人生因为诗而多些诗情画意,变得快乐增多,意义增多。在一个心中有诗的人眼里,世界和现实的丑陋也会淡化许多——因为他只看到了其中的美、真和善,看到了那份回归天然的简单和淳朴。

古代的从政的官员,本来都是通过读书而入仕的,当时的科考制度,本来就是以做诗文为主的,他们自小就与诗书文章结下不解之缘,所以,入仕后,也把这份诗情带入日常的工作和仕途经济中。作诗作文,是他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在忙碌之暇的一种休息。从上古时的《诗经》开始,到后来的《离骚》,辞赋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理学诗学,等等,都说明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尊重天性,追求诗情画意,崇尚诗歌的国度,诗歌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文明起到巨大作用。而那些作诗的作者们,也多是走入仕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员,而并非后来与政治关系不大的职业诗人和写手们。

由此可见,诗歌在古代,不仅是一种修养自己,娱乐性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文艺爱好,更是一种安身立命,修养自己,步入仕途,求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要会作诗。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的蒙学教育中,早早就让幼儿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培养作诗作文的语感,到后来的《诗经》《离骚》以及四书五经等的必读,诗歌渗透在读书人的整个读书生涯和人生之中。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五六岁、七八岁时,就能作诗赋文了。与此同时,情志的培养,做人的修养也从小树立,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看到儒家,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从中也可体现出其重文尚德之风。

从小没离开过,影响一生,长大入仕后,当然也离不开它。这就是诗歌对于古代知识分子和官员的价值。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诗文确实对一个人的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南先生所说,从政的成天忙于公务,可谓身心疲惫,面对现实的种种压力、纷争和倾轧,内心的痛苦自不待言,此时,如果以诗文娱乐,可减却不少人生之累。无论司马相如,还是屈原,无论是曹操,还是李白,无论是苏轼,还是乾隆皇帝……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地位尊卑,不要说读书人,上自皇帝,下至草民,都能随意唱和一下诗文,是一种社会之风气了。

而现在的人呢?诗文传统早已离我们远去。不要说从小能作诗作文,就是长大成人后,让他写一篇文章也成为抓耳挠腮的难上加难之事。如今通讯发达,电脑工具化,知识满天飞,忙碌而聪明的现代人,就更不必像先人那样,费尽心思的“一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地苦吟了。心情浮躁着呢,生存压力太大,忙着赚钱呢,哪里有心情“犯酸”作诗作文呢!不如复制、粘贴过来,省时又省力!从政的官大爷们呢?诗文更是离我远去,哪里有闲心弄那个?还不如没事“搬砖”,或者去歌舞厅潇洒一番,更加爽快尽兴呢。当然,也有不少喜欢舞文弄墨的官员,比如在公众场合写写书法,题题字,就已经算是文化不浅的大人了。真是今非昔比,社会人心已然大变。让人不能不感叹。究竟是哪种活法好呢?

所以,南先生说: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我们看历史就知道,过去的大臣,不管文官武将,退朝以后回到家中,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不像现在的人上桌子打麻将或跳舞去了。这种修养和以前的修养不同了,也差远了。

儒家为什么如此重视诗歌教育?当然与其积极实践人生,追求人生“立功、立言、立名”的“三不朽”事业有关。人生态度很严肃,也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重名节,为此可以忍受人生的诸多苦痛,做到“安贫乐道”,他们得遇时,则努力实践人生理想,实现抱负,不遇时则“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多数儒生的人生理想。而为官有位时,为了追求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相融合,追求“内圣外王”,平时走中庸中正之道,以求达到内外的和谐发展。

当仕途坎坷不遇时,他们以诗文抒发心中的块垒;当意气风发,怀抱得展时,也以诗文表达心中的快意。诗文对他们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生须臾不可离的亲密朋友。当不遇时,他们以诗文自娱自乐,修养自己,他们为什么能忍受生活的困苦,是因为他们内心中还有那份功利情结——如果没有入仕之机会,至少可以诗文遗世留名。司马迁屈辱中着《史记》,曹雪芹衣食无着中十年增删,坚持写作《红楼梦》,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虽然大部分文人不可能成为司马迁,成为曹雪芹,但这并不妨碍仍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做着这个千古流芳的美梦!可见诗文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巨大感召力量。

南先生在感叹今天从政者修养的同时,建议他们不妨增加些诗文或人文方面的修养。他说:由此我们已了解,孔子说《为政》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地为政。十分有道理,只是不知道,今天的从政者,是否真正能听进去,或者真正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