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诗经 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出自哪里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出自《长风万里》。

释义:君子如玉,不过是一群对尘世有着玲珑骰子心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内心的强大和外表的美一体,如玉一般,端方温良地,生存。

《长风万里》属古代文系列,一篇耽美化很深的文章。文字很有特点,字里行间带有古风色彩,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种特色放在《长风万里》中恰到好处,使整个故事很完整。叶长风饱读诗书,才盖天下,是以积极的心态入世的,藐视功名利禄,以非凡的气度胸襟面对端王的蹂躏凌辱,是一个端方睿智的君子,耽美文中人物形象千千万万,以君子而立于文中,少之又少。

君子端方,如玉温良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借乾隆刻于玉上一句话,道出了君子与玉相互衬的关系。自古以来,玉配君子:玉因了君子而大放异彩,君子有了玉而风华绝代。玉养人抑或是人养玉,虽不甚明了,君子却始终如玉。如《礼记·曲礼》所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已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玉,各型各类,羊脂白,翡翠绿,无论是什么颜色,都脱不去一个“润”字。或温或凉,滑腻的触感一如皮肤。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玉被赋予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物件的意义,而是高雅德行,地位高贵的象征。古籍《管子·水地》曰:“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九德而出的玉出于美石,已然高于美石,如是君子源于“君之子”最后也高于此意。君子总归似玉,德也好,貌也罢,文有卿相,武如儒将,洗练的,圆润的。与之相处,甚至远远地看着,都是那么一种美的享受。

有些白衣卿相,生来就像那么一块墨玉,沉淀了深深浅浅的墨色,触手而凉。他如此美好,在他面前,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微,生怕玷污了什么。融化在了空气里的贵气,清爽干净,一身闲散,《诗经·卫风·淇奥》里“如圭如玉“的君子,让我想起了魏晋的飘逸容止。

一袭白衣,学问自不必说,从容的,旷达的,甚至在谈话间的“戏谑”都不使人怨恨。在淇水边上,静谧的竹林旁,丰神俊朗的男子怎不让人一见钟情?如果说女子于桃花夭夭下“灼灼其华”,那么这竹林幽翳里的男子,便是惊为天人了。神情高雅不可攀附,却是温柔到滴水的人,在那儿遗世独立,许是一把素琴抚一曲《广陵散》,或是一支横笛吹一支《鹧鸪飞》,什么也不干也无妨,依旧赏心悦目。恨不得就这么一直看着,贪婪地看着,不挪开一丁点儿眼光。

谁拒绝得了这样一个人?

似那春秋战国里的纵横家思想家,他们仪表堂堂,才华横溢,口若悬河地高谈阔论着,许是天下,许是苍生……他们善于观察人心,算无遗策,一个眼色就足以看清局势,一个动作也蕴含着许多意义。他们谦谦度日,看起来是柔弱的,仿佛覆灭弹指间,然而他们怀抱着信仰,坚挺的脊梁,并不为什么屈服,咬着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是被迫害,如玉一般,在与地面相触的刹那,依旧唱一曲脆生生的金声玉振。

失了形也依旧存有魂。

那样温润而风雅的人物,不管在多么熙闹的人群里,总是恬淡着,让人一眼就辨识出来。从容的神采,潇洒的气度,加之惊才绝艳的才华,成熟而温柔的男子,那是每一个女子心目中的爱人。如若有幸得君如此,真是万劫不复也不在意了。

《诗经·秦风·小戎》里女子的郎君,便是那么一位君子,亦是那么一位儒将。“君子,谓夫也。”李贤如此注:与文人白衣轻飏不一样,儒将更多添了些英气。

但有些人,怎样的血污,都沾染不上,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厮杀着,却依旧是一个女子的良人,温和的,像玉一般美好,丝毫不带血腥味。《诗经·秦风·小戎》里那么浅浅一句“言念君子,温润如玉”,似乎可以看到那个自豪的女子,骄傲地高扬着头,对每一个人提及她那温柔的郎君,不厌其烦地描述着那个英姿飒爽却始终温润如玉的丈夫临走的模样:在那浅色调的缠着皮条于辕上的车厢上,安稳地控制着“骐骝是中,騧骊是骖”的马儿,所有的什物都安放在对的地方,繁杂而华丽。

那端方温良的君子,现是我三生石上刻下名姓的夫君,我怎能不自豪?她定是这般想着。

她看着她心爱的人走向出征的路,她知道,他“若功成,冠翎归故里”的时候,必是荣光满身。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他“秩秩德音”,笑得那样风淡云轻,他是她一辈子的荣耀。

但她依旧是思念着的,直至辗转反侧,她不知道何时是归期,就这么念着念着……燃起的灯火是等待的印记,她始终不肯熄灭引路的沉香,直至看朱成碧。夜未央,起起伏伏永不止息的,除了窗外嘶鸣的风和沉沦的暗夜,就只剩下刻骨相思。

他是完美的,至少在她的眼里,因此即便是“问归未有期”,那样一个“厌厌良人”也是值得等的。她不肯显出一点哀怨情绪,即使整个屋子只剩下她自己,她依旧“不肯作此败兴语”(《诗经评释》刘守亮),埋尽伤悲,笑着。她要守好这一方土地,她和他的家,为他的安好归来祈福。忍不住想起“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有的是文采和计谋的公瑾在战场上驰骋着风华绝代的时候,小乔是否在江东,心心念念的满是郎君的身影,连睡去都嫌奢侈?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那样一个战火纷飞血染江山的年代里,怎样培养出如此贤良的郎君,让她在岁月流转间,靠着旧时光里的眉眼轻笑就可以执着的安然等待。

说来,君子如玉,只是那么一种感觉,让每一个见过的人都折服移不开眼的感觉,让每一个女子都心甘情愿地沉沦的感觉。这是一种需要修炼的能力——如骨需切,如象需磋,如玉需琢,如石需磨。因为磨砺,所以成竹在胸,所以风度翩翩,所以“乱我心曲”,但并不因为此而改变本心。洗去了青涩,满腹经纶的,英姿飒爽的,沉稳的,成熟的,从容的,圆润的,这便是了。

“玉在渊则川媚,玉在山则草泽 ”(《孔子家语·问玉》),玉所在之处皆能受到其感化,如同君子,雍容的气度涵容万物,德行惠泽四方。那在家的女子,即便是丈夫出征也毫不怨怼,止于相思的女子,不正是受君子的影响,以一种骄傲的姿态去践行家国为首么?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谁人解其意?”(《长风万里》)君子如玉呵,不过是一群对尘世有着玲珑骰子心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内心的强大和外表的美一体,如玉一般,端方温良地,生存。

“君子端方,温润如玉.”出自哪里

《长风万里》经典台词:

1、君子端方 温良如玉。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君子端方,温润如玉。”出自哪里?

《长风万里》经典台词。

1。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长风万里》:

一夕承诺一生不忘;

我辗转反侧;

只为给你一缕;

温暖阳光;

不顾凡尘凄凉;

我只是想这样爱着你;

并非因为你有多美丽;

我这样思念遥远的你;

只是因为一切已经成过去;

相望无期长风万里。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谁人解其意;

忧患实多不敢言去长风几万里;

他深藏不露但笑无语似波澜平静;

直到那天交给我他的心;

人生短暂流水高山难逢是知己;

你曾是我心中憧憬永恒的偎依;

我栖踪烟霞凝望天涯只因你在那里;

惟愿共你低声和这一曲;

走过大漠苍茫梧桐飘黄不知天已暮;

你有深情目光温暖胸膛是我的归宿;

走到风舞残阳地老天荒不记来时路;

怎奈你在天边我在此处再长的路走也走不出,

同归殊途。

我似秋叶承载几许荏苒华梦歇;

梦中有你仗剑扬眉傲射天边月;

看鹰击长空江山大好风云动城阙;

薄酒一杯伴我漫漫长夜;

你若知我心忧懂我何求为何不放手;

等到韶华难留覆水难收才给我自由;

有人觊觎天下日日牵挂一夜竟白头;

你却纵马前驰带我远走再也不愿回首望身后,

天地悠悠。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中正和平的意思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中正和平

(解析)这是说,男子长得周正,个头适中,端庄大方,温文尔雅,白白净净,有股正气,谈吐平和,有教养很得体。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出自哪里

《长风万里》经典台词。

1。君子端方

温良如玉。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找了下,

发现是seeter大人的《长风万里》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