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散文系列报道汇编 风电场宣传稿件

2023-02-05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风沙散文

关于风沙散文

关于风沙散文,生活中,说到风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现实中人们对风沙总是很反感,可又无可奈何,风沙的确不受欢迎。下面刚给大家分享关于风沙散文,欢迎阅读!

关于风沙散文 1

当漫天风沙袭来时,尘土几乎掩盖了一切,让天地失去了原来的色彩。但是时间的风沙抹不去思念。再大的风沙,再长的时间,都无法让思念消失。

虽然时间能够治愈一些伤痕,但是并不能让人失忆。曾经刻骨铭心的人不会轻易消失在记忆中,曾经痛彻心扉的事情不会轻易被时间抹掉。也许时间的流逝能够缓解心中的痛楚,却抹不去思念。

即使明知道他的人生里已经没有了我的痕迹,也无法阻止这份思念的延续,随着时间蔓延到天边。

身边的人都劝我忘记他,但我不能忘记,也不想忘记。我想要永远记住那段有苦有甜的爱情,那个我曾爱过的人,在回忆里书写我们的爱情美文,祭奠已经终止的爱情,已经逝去的青春。

离开他以后,我遇到了很多人,也遇到了很多事,有的给我带来了欢乐,有的给我带来了烦恼,就像一场猛烈的时间风沙,瞬间袭来试图抹去记忆中的他。

但是即使在风沙最猛烈的那一刻,思念并没有停止,反而让我更加怀念那段和他共度的青春岁月,想念当年无忧无虑的自己。越是怀念,越是惆怅,曾经的一切已属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一场又一场时间的风沙抹不去思念,反而让思念的根扎得更深。就让这份思念留在心中,留在流年里,陪着我经历每一场风沙的侵袭,和我一起享受风沙过后的平静和快乐。

关于风沙散文 2

故乡是人生的根,不论你走的多远,飞的多高,故乡总有你许多扯不断的情丝,挥不去的情结;总有许多让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事情。

我的故乡在冀北坝上高原,从我记事起故乡就给我留下了爱刮风的深刻影像。“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春天大黄风,夏日刮凉风,秋天风嗖嗖,冬季白毛风。”故乡的风大,有时大得出奇,大的让人揪心,大的让人难以承受。

当地有民谣曰:“一年四季刮大风,天昏地暗路难行,春天刮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于是,有的'人对不爱劳动懒汉说,什么也不想干等着喝“西北风”吧。“西北风”成了贫穷的代名词。

过去故乡刮大风时风中带沙,沙中裹石,有风就有沙,风起沙来。有时刮得天昏地暗。有民谣形容到:“一年尽刮风,沙来半腿深;

白天点着灯,黑夜沙埋门。”在当地流行了上百年的二人台戏曲里,相恋的男青年对女青年出门时都要叮嘱说,“小心大风吹了你的毛眼眼,风沙打了你的圆脸脸。”可见大风刮得厉害吧!

。过去,在故乡长大的儿女,脸颊都是红色的。那是大风给的馈赠,是故乡的印记。

风沙给故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害。可是故乡的人们从来没有向风沙屈服过,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风沙肆虐的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带领故乡的儿女先后多次开展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以改善生态环境,以减少风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侵害。

近年来的“一退双还”工程,种草种树,更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人的大型生态工程。

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几代人的奋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故乡的地变绿了,风变轻了,气候变暖了。

人们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大风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但它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化害为利,用风力发电。从全国第一个“百万级千瓦风电基地”的建成,到每年能向京津大城市输送上亿度电力,让家乡人因为有“风”感到骄傲。

过去家乡人走路总爱双手裹着上衣弓着腰,生怕大风吹;现在家乡人走路多是敞开怀,挺起胸尽情地让大风吹。过去说“喝西北风吧”是指穷得没有吃的贬义词,现在家乡的人真的喝上了西北风。

“西北风”成了当地的资源优势,风电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变了,人们的思想变了,观念变了,故乡的面貌变了。

过去是满目的荒山秃岭,现在是风塔林立,绿树成林;过去是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现在是旅游胜地,游人如织。

一个风遂人愿,林密草旺,天蓝水清,景色秀美的坝上高原正在逐渐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昔日的风沙民谣也一定会重新改写的。

关于风沙散文 3

初春,柔和的阳光抚摸着每一寸土地,蓝蓝的天上几朵白云轻轻游动,远处的麦田里,偶尔有几只调皮的麻雀忽而跃起,追逐嬉闹,给略显寂静的季节平添了几分热闹。

这和美而动感的画面在眼前涌动着,透过车窗,我能感受到这初春独有的温暖与惬意。

而谁会想到,在50年前,同样也是初春,一场惊动全国的大地震,在一个黎明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在这片土地上,顷刻间大地崩裂,房倒屋塌,数千生命再也没有醒来。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有关这次地震的事情,虽未亲历,但每次听后,也总是不寒而栗。“那可真是地动山摇啊,好几个村子的房子一下都倒塌了,地面一会儿张开一个大口子,把牲口、房子吞进后又合住了……黑水一喷就是一丈多高,把庄稼都淹死了,可惨了……”

路两旁整齐的杨树像哨兵一样,一棵棵从窗外闪过。远处是一块块平整的麦田,初春时节,麦苗尚未返青,但经过一个冬季的洗礼和孕育,广袤的田野早已积蓄了无限的生机。

车子继续前行。穿过一个个美丽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的村庄,远远地,今麦郎集团橙色和灰色相间的高大厂房出现在眼前。厂房一排挨着一排,一列对着一列,彰显着全国知名企业的雄厚实力。

“过了今麦郎,当年的震中心白家寨村就快到了。这里当年地震时,也是一片狼藉,可现在这变化可真大呀!”司机半发感叹、半提醒我们说。

于是,我们也开始纷纷发表感叹,为过去人们经历的灾难而悲,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喜。很快,白家寨村到了。

下车徒步,走过宽阔整洁的街道,看着一座座设计美观、装修漂亮的房屋和院落,怎么也不相信,这里曾经发生过那么大的灾难。

“地震虽然厉害,但第二天周总理就来了,当兵的也来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很快从四面八方送过来,我们就什么也不怕了!”“周总理还带来了毛主席的指示和慰问——”

“可不是,周总理还特意让乡亲们转过身,背对着风沙,而他老人家却对着风沙讲话……”老人们争相讲述着当年的场景,我的思绪也不时随着飘动,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奶奶的怀抱里……

倏地,我的思绪静止在一幅雕像前,那是陈列在邢台地震纪念馆里的周总理雕像,他右手握拳,左手举起,迎风而立,镇定自若。

那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的声音再次在耳边响起:“乡亲们,你们遭了灾,受损失很大,党中央、毛主席让我来看望大家,希望大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而他手指的方向,风沙正阵阵袭来……

如今,站在这里,我顺着总理手指的方向望去,风沙早已无影无踪,而一座富裕、美丽、和谐的家园,已经坚实地矗立在曾经的砖瓦废墟上,融进了乡亲们深深的心窝里。

阳光依旧灿烂,蓝天白云下,车子再次启动,我的思绪又一次飘起,顺着那手指的方向,我分明看到了一幅和谐幸福的小康画卷正徐徐铺开。

风吟抒情散文

踩着嚓嚓作响的落叶,看着定形在圪针棵子上红红的酸枣,树杈间高悬着黑黢黢的喜鹊窝,漫步徜徉在湖畔这片枝条裸露树皮斑驳的林子间,这种静谧安详的氛围正是我所企盼的。拿出随车的小马扎,还有一本纸张泛黄书页有些翘皮儿的《唐诗三百首》,惬意地坐在了土崖边上。远眺湖水湛蓝,近看落叶层叠,脚下小草柔黄,岸边飘过芦花的穗杆还在挺立着,黄褐色的蒲棒倒是膨胀开来了絮毛,挂在棒上似棉絮,铺在地上如凝霜。

不经意抬头,发现湖对岸巨大的风电轮开始旋转了,不禁站起身想走近了瞧瞧,随手把书放在马扎上。刚想挪步,只听见唰啦作响书页翻动,须臾的触景生情,天晓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诗句暮然萦绕在头脑间。

我是喜爱山水的。这不经意的一瞬,倒是激起了我的探寻,春绿秋黄冬雪夏阳,春夏秋冬四季皆景,山情水韵各领风骚,细想想,诸事百态里,山水画廊间,诗词章韵中,何处不‘风’景。这一吹,微风拂动轻翻书,这一翻,引出话题探清风。

人们把山清水秀之地灵动妙曼之所称之为风光胜景,细猜想,人们对风景的'释义也绝不是与‘风’相关这个范畴。不由臆想,风景何来,因何组成,与风何干,偏偏要搭上‘风‘的名字。早的不说,就从唐诗里找找因果吧,因为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经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先生的话,人们对唐诗的崇拜,看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是诗人面对春光乍现时对春风的认知,引得后人耳熟能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二月时节乍暖还寒,柳叶娟娟生爱怜,诗人感叹春风料峭;春的脚步匆匆昼夜别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满眼梨花开放该是多么美妙的景致,勿忘花开凭春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惜花爱花之人,倒是对风有些嗔怨了;春雨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风伴着春雨来了悄无声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这春也风秋也风的诗句,看来诗仙对风是情有独钟了;“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人称诗佛的王维,看来吟诵将军涉猎时的场景也得借助风势凭添豪迈了。

写风,写得最含蓄最绝的当属同代诗人的李峤,他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全诗未见风字,可这隐喻的风无处不在,吹落秋叶,吹开春花,吹过江河波浪千顷,吹进竹林翠竿歪斜,三、二、千、万,巧用风势,读来妙不可言。还有唐代早期的诗人虞世南,他的“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与李峤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把个‘风’意演绎的活灵活现。

这些带风的句子,只是唐诗拾零,挂一漏万管中窥豹,描景也罢,抒情也罢,‘风‘在其中功不可没。风无形无味,风或动或静,只是它在依赖了主体以后才显得有些身形。

古往今来,玉树临风婀娜摇曳,风弄涟漪波浪起伏,风生水起推波助澜,哪个不是风的舞动,那风吹草动,风吹叶落,风花雪夜,凄风苦雨,风雪交加,哪个不是风的荡涤。人们不再刻意追寻风的形成和来历,人们现在明白了台风飓风的形成,明白了沙尘暴肆虐的危害,那狂风暴雨山呼海啸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

想来景缺不了风,风依托了景,这样才能相辅相成,这样的结合最佳。至于风景的来历及定义还没讨到个好的说法。风不可多得,景或有或缺,一旦加入了风情,便知悟了很多,参加了风韵,便明晰了扩容,稍加疏忽便演绎出众多与风有关的词句。比如:风俗、风气、风格、风范、风采、风度……还有风起云涌、风驰电掣、餐风饮露、一帆风顺、风雨同舟……这些数不胜数的与风相关的成语。当然风沾上月的边儿,是风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情愿的,那些词儿不提也罢。

看着湖对岸的风电叶轮在转,想着即使现在还在江河湖海借力行船的风帆,低头看着不在抖动的书页,可林间的树枝还在动,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回味着诗里的风韵丽句,想着风与景的融合默契,风啊,真的让人很难琢磨,风吟春踪听一袭风吟风吟雨泣......风吟冬娇

精铟海工:从小作坊到小巨人,“直道”打造海上陆地

编者按

从11月17日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系列专题“高成长企业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计划连续推出十期。该系列报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与南方 财经 全媒体集团联合策划执行。

该系列报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成长企业,我们试图通过深入的一线采访和实地调研,呈现活跃在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的“瞪羚”企业的群体故事,挖掘大湾区创业者们对各自所在产业的 探索 、发现和努力,也试图呈现他们的奋斗、选择和思考。

第5期报道,让我们聚焦海洋工程行业。“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但经略海洋,首先得有海洋工程装备。这种动辄上千吨上万吨的庞然大物,目前几乎多是欧美玩家。目前国内参与者也多是央企,精铟这样的民营企业并不太多。巨头林立,精铟能蹚出一条自己的路吗?

在广东阳江近海,伴随自升式海上平台吊臂起吊,一个重达200多吨的叶轮缓缓上升至100多米高空,并完成与风电机舱的精准对接。

这座创下国内多个“最”的风电安装平台便是由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铟海工”)自主研发设计的“海龙兴业号”,尽管广东海域风大浪大,但它就像一块可移动的海上陆地,支撑着技术人员进行海上风电安装施工。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业以“专、精、特、新”为特点,主要从事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总装调试、销售、技术服务以及海上工程服务,合作企业多为中广核、中石油、中海油、中船集团等行业龙头。

精铟海工厂房。资料图片

“扎实、低调”是精铟海工给外界的印象,这也与公司创始人的技术背景密切相关,董事长李光远曾在广州文冲船厂从事了17年海洋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一直有着海洋情结的他,在38岁的时候选择放弃铁饭碗,辞职创业。

从2007年中海油的第一笔订单开始,精铟海工成功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锁紧系统、升降系统、悬臂梁滑移系统、环梁提升装置升降系统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被业内誉为海洋工程行业中的“小巨人”。精铟还作为第一起草人,与中国船级社合作制定海工装备产品的国家标准,逐步填补我国海洋装备设计制造标准的空白。

随着“海龙兴业号”等订单的如期交付,近年来,精铟海工的营收也呈现指数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精铟海工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846.61%,净利润为3354万元。

“我们就是一帮‘技术宅’,希望通过研发创新,打破国外长时间的技术垄断。”在李光远看来,从事任何行业都没有捷径,精铟所取得成就并非通过弯道超车,而是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直道”追赶。

每一家瞪羚企业在迎来高速成长之前,都曾忍受默默无闻。为了活下来,快速奔跑,纵身一跃,跨越死亡之谷。精铟海工也不例外。

从2014 年油价暴跌开始,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就开始陷入了低迷期。彼时的精铟海工经过前期资金研发投入,在海洋石油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上刚取得突破,然而石油开采利润的降低却导致产品订单量骤减。

全球海工装备的成交数据也印证了市场的萧条。2019年,全球共计成交各类海工装备57艘/座,合计78.8亿美元,这已经是2016年以来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连续四年处于百亿美元以下。

事实证明,海上风电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为包括精铟海工在内的海工装备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突破2.1亿千瓦,稳居世界首位,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04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593万千瓦。

其中,海上风力发电因其环保清洁、资源丰富、装机容量大、传输距离短等优势,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目前,广东、福建、江苏等沿海大省正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广东省更是提出了打造万亿级海上风电产业的战略部署。因此,市场对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船)、大吨位起重工程平台(船)的需求逐渐增强。

海上完成风机安装并非易事,这要求风电安装平台必须以绝对平衡的姿态立于海面上,而在安装过程中,误差更是不能超过2毫米。基于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积累的技术与经验,2017年,由精铟海工设计制造的“精铟01”风电安装平台投入使用,近三年来已经分别在江苏的盐城大丰、南通海岸蒋家沙、三峡响水、福建莆田等多个海上风场施工作业,顺利完成100多台风机的安装。

如今,通过自身所控制的海上自升式风电平台来从事海上风场的风机安装和风场运维服务已经成为精铟海工重要的发展引擎和业务增长点。2019年,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出售和租赁收入占到总收入超过87%。

“我们非常看好海上风电产业的前景,信心也越来越足。”在邓达纮看来,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安装平台的需求还远未达到。

作为一家成立仅10余年的民营企业,精铟海工为何能迅速成长为中国海工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又是如何在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研发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优势,每个产品都要好用一点点。”邓达纮表示,“海洋工程行业大部分都是巨无霸企业,要想在其中活下来就要有点新东西。”

“精铟01”作为精铟海工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采用的便是国内首创的可连续式升降系统。“海上风电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窗口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升降的速度越快,平台施工抓窗口期的能力就越强。”邓达纮介绍,以往业内常用的不可连续式升降系统上升速度约为十几米/小时;而可连续式升降系统的上升速度为30米/小时,相当于过往的2倍上下。

“好用一点点”的创新理念在精铟海工的产品中大都多有体现。为了适应广东海域浪涌大,海洋地质结构和海况复杂的问题,由精铟海工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龙兴业号”便首次采用桁架式桩腿、齿轮齿条升降设计, 并配置国内最大的 1200 吨绕桩吊机,使其作业效率更高,作业范围更广,抗风和抗海流冲击能力更强。

一直以来,精铟海工员工中近半数从事研发与技术,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的经费。为了提高研发效率,精铟海工发挥民营企业灵活的体制和市场化操作优势,采用专注产品的研发创新、调试、安装与服务,将生产加工外包的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自身研发设计能力。

“就像制作乐高玩具,我们设计玩具的最终样子,检测其组装效果,但其中一块块的拼图会委托机械加工生产。”邓达纮解释道,这种模式能够成功离不开成熟的制造业配套能力,当初选址佛山便是看重佛山本土企业强大的金属加工制造能力。

科技 创新已经成为精铟海工血液里的一部分。目前,在海洋工程领域,精铟海工拥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

实际上,除了海洋工程装备业务,近年来精铟海工将业务拓展到了海上工程服务、海洋牧场装备、海上文娱设备以及新材料领域。积极 探索 “产品+服务”的海洋工程服务新商业模式,通过产业资源整合,从设备制造商延伸至服务提供商,以此拓展自身盈利模式。

“单纯提供设备很容易同质化,目前我们会针对客户痛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兼具设备和服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客户粘性,在海洋经济市场 探索 更多的可能性。”邓达纮说。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

精铟海工所属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也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从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整体来看,欧美仍处于第一梯队,垄断了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 韩国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装备模块建造与总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处于第二梯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总包能力、高端配套以及产业体系建设上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明显差距。

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技术迅速发展。2017年1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 健康 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作为海洋大省,近年来,广东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而这其中,以树立行业标杆、践行国家核心装备自主化研发为目标的精铟海工无疑是大湾区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创新发展的缩影。

不可置否,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充满机遇,但是同样也充满挑战。如何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振华是行业中我们敬仰的对象,在体量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推进国产替代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目标上我们是一致的。” 邓达纮说道,精铟海工会充分发挥灵活创新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如今,融资困难、人才流失仍是像精铟海工这类民企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轻资产运营为主的公司,希望未来在融资过程中,能有更合适的价值评估体系,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创业的后顾之忧。”邓达纮表示。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建议,对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政府应搭建研发公共平台,来减轻民营企业投资成本,同时,政府或者国企主导的产业基金应对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扶持和帮助。对企业而言,应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适应市场的规则与竞争。

相关阅读:

专访丨精铟海工董事长李光远:“十年赶不上那就二十年,老老实实做事总会有收获”

投资者说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潜力巨大,企业发展才能支撑国家战略

进入专题:

聚焦丨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风电有关的诗,赞美词或散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散文】新疆的风

2018年4月12日,星期五,天气晴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似乎也是个多风的季节,新疆也一点不例外。经常是三天两头刮风。有时是一个下午,有时是整夜,持续的大风在耳边呜呜地吼叫个不停。

特别是刚刚立春的时候,有时候只要一开始刮风,就接连不断好几天,夜里只能枕着风声入眠。如果你有点神经衰弱,像这样的季节你是睡不好的。

如果刮了一整夜风,早上起来,马路两旁树丛或地面上会散落会很多枯树枝,它们粗细不一,这些都是春风摧枯拉朽的结果。

在闲暇之余,就新疆为什么这么多风,也查阅过一些资料。说由于新疆的总体地势是“三山夹两盆”。“三山”即最南面是昆仑山,中间是天山,北面是阿尔泰山。“两盆地”即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是准噶尔盆地。

或许真是特殊的地形造就了新疆多处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风口”。于是,风多、风大、风急便似乎成了新疆区别于其它省份的一大显著特点。

有人很形象地说,新疆的风是有形的,风起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沙尘在空中飞舞,如立体的画,如雾,如烟,快速向东飘去,成千上万吨沙尘形成沙尘暴。

很多人说在吐鲁番地区托克逊,曾经有一列火车被刮翻过,好像网络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新闻报道。普通公路上被刮翻的汽车就很寻常了。

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遇到大风,便把车头调整到顺风的方向,随风逐流,慢慢前行,尽管多走一些冤枉路,却能有效避免被刮翻的危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也有人说新疆的风把新疆境内的一座座沙山刮跑,独留下一座座城堡状的土堆,当地人称这风雕出的痕迹叫“魔鬼城”,有学者称这些风的遗迹为“雅丹地貌”,我只能说它是风的杰作。

我觉得最可怕的要属于新疆的“龙卷风”。有一次在来新疆的火车上,曾经看到过一次小型的龙卷风,扶摇直上,沙尘骤起,远远望去,像个大漏斗,看后有点壮观有点惊心。

其实仔细想想,风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去吐鲁番的路上,我们见到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新疆达板城风电厂,它是中国第一个大型风电厂。目前安装有200台风车,年发电量为1800万瓦。在这里我们看到,每一个风车的高度就有七八十米高。

我见到的一片风叶长四十多米,重多少吨不知道,一辆司太尔汽车一次也只能拉一个叶片。专门询问了一下,安一个国产风车需要投资八十万到一百万元左右,安一个进口的风车,需要投资近三百万元左右。

新疆境内到底有多少个风车在发电,大概谁也数不清。因为风,新疆成为中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听当地同地讲,这里每年风蕴藏量为九千多亿千瓦,仅次于内蒙古。

新疆在利用风力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后风力发电将成为新疆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

从风力发电上,我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奥妙,也感受到了风能的无限潜力。

风是一种资源,就看被如何利用了,就看人们如何把握了。愿风一直造福人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