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原文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大意是:学习而不思考,等于白学,甚至越学越糊涂;思考而不学习,则是胡思乱想,还会导致危险。

诗句释义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字词解释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

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及注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典出《论语·为政》,意思是,只一味地读书学习而不主动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钻研、积累知识,也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出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翻译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注释

①罔:迷惘,没有收获。

②殆:疑惑。

这句话的道理

孔子此则说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并重,才会成就学问。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曾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就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只有望尽无穷的书海,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扩展思路。第二境就是用心思考,只有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自己脑子的过滤,扬长避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进步,获取成功。第三境讲的是,经过刻苦学习和用心思考,知识融会贯通,心中有所悟所得时的喜悦。

因此只是一味的学习前人的东西,不进行思考改进创新,就是因循守旧的死学,只是闭目思考而不学习别人经验的话,会造成自己孤陋寡闻,知识短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哪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该句话的翻译如下: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出处:出自《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

扩展资料: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回答于 2021-10-12

学而不思则罔,是什么意思?

您好,“学而不思则罔”来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感谢您的咨询,希望能采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和出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词解:罔:迷惑而无所得;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出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中,原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