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香 诗经 关于香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古色古香”的诗句有哪些?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上述诗文的出处与赏析:

(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

很久以前,看倾城之恋,范柳原对白流苏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后面是什么?白流苏抿嘴而笑,我可不知道,于是他就接着念,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写尽万般风流。仿佛见到灼人的满树桃花下,新嫁的新娘娇艳的面颊和绚丽的红妆,那头有良人久候,将与她共度一生。

(3)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窗外有一百个人走过,我也能分辨出你的足音。因为其他九十九人都是踏在地上,而你,踏在我心上。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我们都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常常忘了,在这之前,还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生死,离合,都抵不过最后的执手,这样,我们才算没有辜负爱情。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已经见到了你,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只是,真的爱她,就不要让她一直等待。

参考资料

新浪:

古代女子用香

几千年前先秦的男男女女,将自然赋予的花草采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晒干了制成香囊送给心仪之人。

《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个“勺药”,便是一种香草,又名“江蓠”。那个时候,心意相属的男女在离别时互赠江蓠,抒发离别情怀。

就这样,在后来中国数千年香文化的历史中,孕育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香。

香在古代用处之多、用途之广是我们现在难以企及的。

用香以居

在中国的古代各国,对美人的宠爱各有千秋。

《九歌·湘夫人》中,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香草盖起一座华堂,等待湘夫人的到来,这华堂的墙壁,就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

到了汉代,未央宫有一座著名的宫殿,名“椒房殿”,是皇后的住所。“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这宠爱,大可媲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南朝的亡国皇帝自是更甚一筹,对于美人张丽华无所不用其极,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香阁,材质大多为沉香木与檀香木等名贵香材,据说微风拂来,这香味久久不散

用香以妆

晨起梳妆,美人的一头青丝,需得用上“桂花油”。

这里的“桂花油”就是头油(相当于现代的定型啫喱和护发素)。

将桂花采集煮至半开,再与清麻油搅拌,合一后封在陶瓷罐子里,放锅里用大火煮上一会。再取出放干燥处十余天,挑开桂花,便可得成品。

女孩子喜欢将头发梳理得当,将桂花油抹在头上,这样头发便能一丝不乱,还能保养发质不易枯干。

脸上的香粉也是含糊不得。

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的迎蝶粉;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清代有以珍珠直接研粉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这香粉多少需加入些香花露调制而成,抹在脸上,味道便扑散开来,非常好闻。

女孩子们还喜欢调制胭脂,“胭脂”其实就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捣制而成,阴干后便可成为脂膏放入香盒,在未来使用时,浸在水中就行了。用其染红的汁水扑腮、抹唇,红扑扑的,美。

之后最重要的一笔便是画眉。

眉墨当然也是香料制成,在墨台中加入龙脑、麝香,沾上细小特制的眉笔,对着镜子左右画上一笔,任你要柳眉、分梢眉……通通不成问题。

有些女孩子还有专用的口脂,有用指甲花兑蜡制成的,也有添加名贵香料制成的,装在袖珍剔红盒子里,沾一点抹唇上,像开了一朵朱红色的花。

梳妆完毕,侍女们将隔夜香薰过的锦衣罗裙给小姐们穿上。

熏衣,就是在香炉或熏笼中焚上准备好的香丸,香丸必须以蜜来调和特制,不能太干燥。衣服挂在香炉上,把香点燃熏上一夜,就可以保持衣服的清洁与芬芳。

用香以浴

古代有名的风流韵事,私以为莫过于汉成帝偷看赵合德沐浴之事。

彼时赵飞燕与妹妹赵合德同时受到汉成帝的宠爱,为博帝王恩宠,她们以讲究的香汤浴身,赵合德用的便是豆蔻香,一次汉成帝恰巧撞见赵沐浴的情景,万分迷恋,也为她专门修了个浴兰室。

后人形容赵合德洗澡的情景是:“兰汤滟滟,昭仪坐其中,若三尺寒泉浸明玉。”难怪汉成帝也不惜落下此千古逸事了。

这古代女子沐浴之时不仅要煮上香汤,还要在木盆里洒上早晨采摘的新鲜花瓣,美人垂散着乌发倦漫地步入浴池,明清之时还有茉莉或玫瑰花露调制而成的香皂,沾体生香。

五代之后,洗完澡还将新鲜花草制成的花露均匀拍在面上、手上、身上,数数花露种类,各有千秋,随季节不同,效用也不尽相同。

扑完花露,往往再打上些香粉,时称“傅身香粉”,来擦遍身体,这些以丁香、甘松等香料研成细粉,掺在小皿里,可滋养身体,使皮肤白皙洁净。

这时,侍女在屋中早早换上了宁神的香料,用小扇晕开熏炉边浓浓的香味,待她一踏入,这暮色也四合了。

用香以食

古人从芳香植物的功能与生长状况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温中理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发散清热等对人体有益的种类。使用天然健康的食材,加入香料,以增其佳味,入其药性。美食与养生同在。

宋代,是中国芳香文化的黄金时代。

当时餐食芳香食物的风气达到了高峰,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各种香花与香药制作的“香食”。

梅花与檀香制作的“梅花汤饼”

菊花、甘草汁放入米中制成的“金饭”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酒肆里叫卖的香食有:麝香甘蔗、沉香藕花、麝香豆沙团子、香药木瓜等。

而 在《红楼梦》中有多次描写到红楼女儿用香来香身。

最典型的莫过于薛宝钗用白牡丹,白荷,白芙蓉,白梅花调制的“冷香丸”,看似这颗丸子紧紧是在治病,实则也是用来香身的。

古有“冷香丸”祛病香身,

今有“女神丸”补身香体。

不用香水,也可芳香迷

求《诗经》《楚辞》里带香字的诗句。

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环树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

弯桂枝织香蕙兮,吊一束胡绳草

骂我戴香芷冠兮,扯断我蕙佩带

虽然不为人知兮,我迷情于花香

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身伤心未变,香冠顶山巅

来自《楚辞》名句

求诗经里的香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在一赋一比,一比一兴中穿插了诸多香草花花卉。在这个榜单里,列出了《诗经》中提到的十种植物(排名不分先后),一起看看它们都蕴含着什么含义。

10荇菜,水环境的标识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关雎》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如果用“高洁”二字形容,它作为普通万物里的一种,高倒未必,但长在秀水边上的荇菜,洁却是当得上的。《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书中说可以在嫩芽初上、新叶正酣的时候,采摘了来食。在古人眼里,正握在窈窕淑女手心里的,想来是既好看又好吃的自然田园里的美味吧!

9狼尾蒿,飞蓬的性情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蓬草,分枝以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被卷飞旋所以叫“飞蓬”。飞蓬,又名狼尾蒿,飞蓬的名字,取的是被风吹折的茎叶飘在风里的姿势。飞蓬一样的发丝之下,是一个失去了坚实、稳固、温暖气息的空荡荡世界。但飞蓬乱丝如飞,生命力却是极强的,它长遍大江南北,可以随处生随处长,骨子里是另一副固执和坚韧的心性

8木槿,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

华、英:花。

木槿花,像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暮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的一瞬间,记忆里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诗经》里也一样是大美女。

7艾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国风·王风·采葛》

先秦时的“萧”,指的是长遍大江南北的艾蒿。艾蒿没有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且暗绿得越长久,在祭祀的眼里就会越具神性,就会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也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醒神静坐的。

北方乡下,艾蒿常被称做蒿蒿草,从初春长到末秋时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镰子,多出的草绳,存放到来年蚊虫纷飞的季节,点着了,挂在门楣上,—点淡轻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又避邪,又止痒。儿时身上起小疙瘩时,家人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痛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消。比起现在的化学药品,是不是更经济环保!

6蓼蓝,色彩精灵一蓝色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小雅·鱼藻之什·采绿》

蓼蓝是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种植物,大约二三月间下种培苗,民间有“榆荚落时可种蓝”的说法。六七月间蓼蓝成熟,叶子变青,即可采集。隔三个月(九十月间)又可收割。有一种能在一年里生息不绝的样子。

靛蓝浸染丝织物品,在朦胧的光泽里会有高贵浓艳的妩媚之气飘逸出来,浸染绵麻织物,则有谦和素雅质朴的情态,让人觉得尊贵安静踏实,而且染后色泽附着在织物上的牢度非常好,几千年来在宫廷和民间广受喜诗爱。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流传的色布、花布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经靛蓝朴素优雅的色泽透过长久时间的打磨,依然在安静地流露它原本就有的气质

5桃,抿嘴一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桃子,既被归入圣品,又是平凡之物。桃木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地开始踏在一个崭新的台阶上。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用蜜露日积月累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4芣苡(又名车前子),以乐心,度俗世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国风·周南·芣苡》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自然里的车前子,在乡下也叫猪耳朵草,乡下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后,它是打猪草时,最常掇到竹编篮子里的一类植物,它塌塌实实地长在田间地头的样子,是一副和善得让人漠视的情形,不规则的粗厚的小圆叶,竹签棒棒般地摇在风里的小碎花,暗红的硬邦邦的碎种子,全都是经历千年万年面不改色的深沉模样。

3蒺藜,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国风鄘风墙有茨》

坚硬的灰白色蒺藜,一果分成对称的五个分瓣,每个分果瓣上,有长短棘刺各一对,在武林的仿生学里,是武术家暗器榜上——蒺藜子的源头,一见到武侠小说里有蒺藜子出现,其后,总是一帮陪衬的短命之人就要登场,对这些人总让人生出不屑的念头,却很少去想,这不屑里是否也有自己的身影。

古人说: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这样的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但世间事总是后知后觉者多,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恶怨之心向人,暗伏蒺藜铺就的胆战心惊路的道理,谁人不知,说种蒺藜得刺焉的,多已是走入局中自责的人叹息,这样的叹息,生活里的人谁又曾少过?

2柏树,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媾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国风·邶风·柏舟》

属于柏科的柏树,当人面对藏了自然灾变和人心的幽暗战争时,总是把它作为一种卫士的象征。在沙漠的边界上,人们让柏树和其他可能牢抓浮沙的杂草灌木一起一排排地来卫护我们的家园。在墓园安放我们的英雄、我们至亲的家人、朋友尸骨的地方,让参天的古柏,代替我们内心的敬意和永怀心底的思念,来荫闭卫护雨雾风霜之下的亡灵。荀子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也是柏的细碎叶面和坚韧木质里透露出来的知人智慧。

1蒲草,千年韧如丝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国风·王风·扬之水》

在纸张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代记述史料的方法除了动物甲骨外,还有其形如剑,质地柔韧的蒲草。蒲草上刻字,然后卷起来期筒,作为远送传递密函的文书,蒲草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或许是扮演了竹简时代和纸质时代的一个中间替代物的角色之一。蒲草在民间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指向人们日常的生活。在《礼记》中记载周代就有用莞编织的莞席(莞即蒲草),蒲草织品有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汉代至盛唐,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现代人的生活中,有蒲草的茶托,蒲草的笔筒,蒲草的果篮,和用蒲草编织出来的抽象艺术品。这些散落在千家万户的蒲草物件,不仅仅单纯是自然和人发生的直接的物质联系,还有一些从内心的想象开始,连接人的秉性和思考的一些潜在物。传说伏魔鬼王钟馗是用菖蒲剑来捉鬼的,端午节门楣上挂艾草和菖蒲,能够有驱邪避灾的功用。而在《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对性情柔弱但痴爱不改的夫君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诗经中关于花香的诗句

1. 描写花香的诗句

1、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宋代:晏几道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谩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译文:庭院里的花,还没有一点开放的消息,而玉楼中的女子已经最先感到了春天的暖意。

本打算夜间做个美梦,去到江南找寻游子,可惜这个梦没有做成。

醒来之后仍然觉得江南路途遥远,不能到达。

暗地里写封信,偷偷地寄给他,那也是徒劳,他照样不会早些回来。

如果要问我的相思有多么长的话,那么与之相比,天涯,也得算短的。

2、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宋代: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译文:红蓼花开,夹岸香浓。绿波春水,向东流去。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

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

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3、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五代: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译文:一阵阵爽风吹过亭栏,频频飘来红莲的香馨,叫我如何忍受悠悠的思念,我又想起那如花的佳人。

旧日的欢情好似一场梦幻,此时的她早已杳无音信。

画屏上那重峦叠翠的山景,在我眼中模糊成团团绿云,清冷的竹席上,水一样的花纹漂动着宛如波光磷磷。

不知何处骤响一阵蝉鸣,可是要召回我飘断的思魂?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5、满江红·翠幕深庭

宋代: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译文:在庭院深深,绿色的窗帘后面,有红色的花朵自己开放。

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2. 描写花香的古诗句

春的名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

3. 形容花香的诗词

1、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代诗人·高鼎《村居》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4、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6、春光且莫去,留与醉人看。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8、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的《代春怨》9、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1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籍《入若耶溪》1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 带花香的诗词大全

1、花拆香枝黄鹂语唐韦庄 《清平乐·绿杨春雨》3、花发路香宋秦观 《望海潮·星分斗牛》4、露花啼处秋香老宋晏几道 《点绛唇·湖上西风》5、弄花熏得舞衣香宋晏几道 《浣溪沙》6、狂花顷刻香宋晏几道 《生查子》10、花气浑如百和香唐杜甫 《即事》11、弄花熏得舞衣香宋晏几道 《浣溪沙》12、幽花疏淡更香饶宋向子諲 《浣溪沙》13、菱藕花开来路香宋方千里 《浣溪沙》14、有人花病损香肌宋黄庭坚 《定风波·晚岁监州闻荔枝》15、更无花似香宋晁端礼 《菩萨蛮·百花未报芳菲信》16、花发路香宋秦观 《望海潮·星分牛斗》17、粉香映叶花羞日宋贺铸 《菩萨蛮·粉香映叶花羞日》18、香肌得酒花柔软宋周紫芝 《菩萨蛮·翠蛾懒画妆痕浅》19、花气薰人百和香宋张元干 《浣溪沙》20、花飞酒面香浮处宋张元干 《渔家傲·寒日西郊湖畔路》21、花与佳人巧斗香宋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仙姿凝远》22、花外云飞馥郁、水沈香宋王之道 《南歌子·扇里薰风细》23、香云旋涌花瓷宋杨无咎 《朝中措·杯盘狼藉烛参差》24、花王香借馀姿宋曹勋 《临江仙·嫩绿阴阴台榭映》25、花外香随金勒宋侯置 《朝中措·年来玉帐罢兵筹》26、藕花开处香宋张孝祥 《菩萨蛮·暗潮清涨蒲塘晚》27、隔帘花雾湿香红宋赵长卿 《鹧鸪天·睡觉扶头听晓钟》28、花作有情香宋赵长卿 《菩萨蛮·春山已蹙眉峰绿》29、夜深花睡香冷宋辛弃疾 《念奴娇·对花何似》30、五花结队香如雾宋辛弃疾 《鹧鸪天·翠盖牙签几百株》31、月桥花院篆香残宋韩淲 《浣溪沙》32、南国幽花比并香宋杨泽民 《浣溪沙》33、春院无人花自香宋无名氏 《浣溪沙》34、香金留下仿花人宋无名氏 《西江月·请知诸郡子弟》35、香雾锁花宫宋仲殊 《满庭芳·三月迟迟》36、春风花暖柳绵香元元好问 《鹧鸪天·自在晴云覆苑墙》37、花开白雪香宋汪洙 《神童诗》38、花残独稔香宋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39、上林花结和香雾宋宋太宗 《缘识》40、重结香罗四出花唐王建 《宫词》。

5. 找有关 “花香”的诗句

《桃花》宋 刘敞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绝句漫兴》唐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唐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泛舟观桃花》宋 陆游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桃花》唐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古风》唐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唐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折荷有赠》唐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永遇乐》宋 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忆余杭》宋 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宋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荷花》清 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梨花》宋 陆游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淡黄柳》宋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水龙吟》宋 周邦彦

素肌应怯馀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圆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6. 形容女人在闻花香的诗句

1、无奈美人闲把嗅,直疑檀口印中心。——张祜《黄蜀葵花》

2、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苏轼《四时词》

3、红颜岂得长如旧,醉折嫩房和蕊嗅。——晏殊《渔家傲·楚国细腰元自瘦》

4、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拼醉倚西风。——欧阳修《拼醉倚西风》

5、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王十朋《点绛唇·十八香词》

扩展资料:

张祜(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7. 《诗经》中关于物候的诗句是

苏轼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的每句都在描写这春江晚春的景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气息,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物候现象。

李珣的《浣溪沙》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浦纹覃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词中的“红藕花香”,“翠”“蝉”等景色反映出了当时的物候现象。荷花开在夏天,尤其是盛夏时节。

唐诗宋词一般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物候现象。

8. 形容花香的词语

芬芳、清香、幽香、浓郁、馥郁、清新、沁香、馨香、暖香、冷香

芳香四溢、花香袭人、香远益旦畅测堆爻瞪诧缺超画清、暗香盈袖、兰薰桂馥、花香扑鼻、香气袭人

芬香扑鼻、沁人心脾、鸟语花香、馥郁芳香、月满花香、幽幽暗香、明媚鲜妍

不绝如缕、丝丝沁甜、香气扑鼻、阵阵清香、淡淡清香、花香四溢、香飘十里

芬芳扑鼻、明月正圆、百花飘香、暗香疏影、活色生香、口齿生香、流芳万古

旁得香气、生香活色、疏影暗香、无馨无臭、盐香风色、异香扑鼻、异香异气

余香满口、郁郁青青、久而不闻其香、如入芝兰之室、薰以香自焚

《诗》有余香--诗中含香植物盘点(一)

《诗经》所歌咏的植物繁多,其中有独特的“芳香植物”一类。芳香植物,按照植物学专业的定义,是指含有芳香成分(如芳樟醇、桉叶醇、柠檬醛、丁子香酚等)、药用成分(生物碱、单宁、类黄酮等)、营养成分、色素成分以及抗氧化物质和抗菌成分的植物。但今天要说的“芳香植物”并不是现今定义下的植物,而是以先人时代观念下所认为的“芳香植物”。

《诗经》时代的“芳香植物”有其特定的含义,大致是指可食用的辛香料植物和一些气味芬芳、独特的植物。前者如 椒 (《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韭 (《幽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等。后者如 舜华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蒲、荷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当然,仔细推究,如此简单地将《诗经)芳香植物分类未必合乎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比如在《陈风·泽陂》中表达缠绵缱绻情爱的 “ 蒲 ” ,在《大雅·韩奕》中明言可食,“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而《周易·鼎卦》云:“鼎折足,覆公蔌。”郑玄注释认为蔌为八珍所用,正是作为调味品的,在这个意义上,凡蔌皆应可视为辛香料或调味品。《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有深蒲笋菹。”以及《吕氏春秋》:“文王嗜菖蒲爼,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可以为证。可见,今人多不再食用的蒲,当时是可治为菹而成为祭祀用品和嗜好食品的。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啖之,甘脆。鬻而以苦酒浸之,如食笋法。”这又是蒲的别种食用方法。而今人作为日常食用辛香料的花椒,《诗经》中却绝无把“椒”视为辛香料的诗歌。除《陈风·东门之枌》外,“椒”也见于《诗经》中的另外两首诗歌:《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花椒因其香味芬芳浓烈在祭祀时是被作为降神用品的,马瑞辰解释说:“椒,亦巫用以事神者。”而《离骚》中有:“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王逸注曰:“椒,香物,所以降神。”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诗经》芳香植物对先民生活的用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庄重的祭祀和浪漫的情爱。

下面分别从祭祀和爱情这两方面各选一种芳香植物加以详细介绍。

选自《大雅·生民》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 萧 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译文】:

祭祀场面什么样?有的舂米或舀米,有的搓米扬谷糠。淘米之声嗖嗖响,蒸饭热气喷喷香。

祭祀之事共商量,燃脂烧蒿味芬芳。杀了公羊剥了皮,烧烤熟了供神享,祈求来年更兴旺。

【另见】

《王风·采葛》:彼采 萧 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 萧 。

《小雅·蓼萧》:蓼彼 萧 斯,零露泥泥。

《小雅·小明》:岁聿云莫,采 萧 获菽。

陆玑《诗疏》:“萧荻,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或云牛尾蒿,似白蒿。”牛尾蒿叶又白毛,茎粗,多者数十茎成丛。嫩芽、嫩叶可生食或蒸食。干枝叶可作火烛,有香气。

古人采牛尾蒿用以祭祀,祭祀时染之以脂(牛肠脂,即牛油),合黍稷烧之,目的就是以主要的粮食黍和稷,加上牛尾蒿的香气,来表达敬神的心意,即《大雅·生民》所说的“取萧祭脂”。由于牛尾蒿具有祭祀用途,所以《诗经》中多次提及,也出现在《周礼》“天官·家宰”中:“祭祀,共萧茅、共野果蓏之荐“,意谓凡有祭祀,必准备牛尾蒿、茅草以及田野生产之瓜果供祭。正因为牛尾蒿是供祭植物,古人视为神圣之物,所以《小雅·蓼萧》各章遂以”蓼彼萧斯“起句,用作诸侯宴会时推崇君子美德的颂扬和祝愿之词。

牛尾蒿植株初生时,外形和蒌蒿差不多,只是“一茎旁生横枝“,秋天时枝上萌发的枝叶斜出植株,临风摇曳就像短尾随风飘摇,因此得名。

《周南·桃夭》

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 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 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叶茂枝繁,花朵粉红灿烂。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顺平安。

桃树叶茂枝繁,桃子肥大甘甜。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乐平安。

桃树叶茂枝繁,叶儿随风招展。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康乐平安。

【另见】

《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 桃 李。

《魏风·园有桃》:园有 桃 ,其实之肴。

《大雅·抑》:投我以 桃 ,报之以李。

桃花花期虽短,但“落尽残红绿满枝,留下琼脂注子红”或“夹道桃花新遇雨,马蹄无处避残红”等凄美景观却令人低回不已。《红楼梦》中林黛玉及《桃花扇》中李香君所葬之花就是桃花。桃花鲜红华丽,因此《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盛赞桃花之艳容。至于桃木,则是民间的辟邪之物,而且行之有年,其辟邪方法如下:(1)以桃枝编成扫帚,称为“桃茢”,如《礼记》:“王吊则巫祝以桃茢前引”。(2)用桃木制弓,即“桃弧棘矢,以除其灾”。(3)将桃枝插于门户之上。(4)刻桃木为印,挂于门上;或立桃人于门边。(5)桃木煮汤洒泼四处。(6)用桃木制成桃符钉在门上,此风俗后来演变为春联。也有用桃花帮小孩洗脸者,据说可使小孩出落的漂漂亮亮。

桃花在《诗经》以至汉唐时代都是广为称颂的植物。但自宋代以后,其形象开始改变,甚至有“妖客”之称,明朝时更是“桃价不堪与牡丹作奴”,并以娼妓喻之,在文人及一般人眼中,桃花已是负面字辞了。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人啊,一天没看见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人啊,一天没看见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人啊,一天没看见她,好像隔了三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