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诗经距今几千年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诗经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成书约在2600多年前,最早收录的诗距今已有3000多年: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是什么,己经有了多少年历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经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

扩展资料

《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无论是主要产生于社会上层的大、小《雅》,还是主要产生于民间的《国风》,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

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关心社会政治与道德,敢于对统治阶层中的腐败现象提出批判,应该说是《诗经》的优秀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诗经》成书至今2500多年。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汉代以前通称为《诗》,称“经”则是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在前汉初,《诗》有四家,即齐(齐人辕固)、鲁(鲁人申培公)、韩(韩婴)、毛(鲁人毛亨)。

在汉代,经学家将用汉隶写成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而将用六国文字写成的经书称为“古文经”,其中齐、鲁、韩三家由于是汉隶写成,故而是今文经;用古文写成的的“毛诗”为古文经。

汉代,今文经学占据学术统治地位,故而齐、鲁、韩三家一直是官学,但随着后汉古文经学的兴盛,齐、鲁、韩三家逐渐式微,其中《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只有《毛诗》一家独存,成为《诗经》正统。

《毛诗》开头有序,称为“大序”,每一篇又有单独的“小序”,“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历来众所纷纭,《四库提要总目》考订详实,可以参看。在经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诗》序一直是理解《诗经》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进入经学的重要途径。

扩展资料: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开创了抒情诗的传统。《诗经》开辟了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在内容上,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历史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大、小雅开创了政治诗的传统。《诗经》中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如屈原的《离骚》中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也继承了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及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

《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代的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启了我国是个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叙述白描法。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在赋、比、兴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比,比喻象征法。比喻或者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以此物言彼物。如《卫风·硕人》中运用一连串的比,描绘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发端联想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借助于“比兴”的手段,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达到象征寄托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绘楚楚动人的艺术境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以及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显著特点。《诗经》中常出现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重沓结构,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从句式来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诗经》的句式特点是由音乐性决定的,因为《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由乐官搜集而来并加以整理修改的民歌或是由周朝留存下来的祭祀飨宴的乐歌。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陶渊明的《归鸟》《劝农》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