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的论语 有关孝的论语有哪些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九库,何以别乎?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求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1、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学而篇中有,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篇中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论语中有关孝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

点评:父亲虽然去世了,但父亲在世时的教诲,父亲所坚持的原则,所定下的规矩,还能牢记于心,不轻易改变,这就算已经尽到孝道了。

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点评:即使在孔子时代,也有很多人都认为,孝顺父母,就是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让父母有吃有喝就行了。但对于犬马,也照样被人养得好好的,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养父母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点评: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违反父母的意愿,就是尽孝了。孔子的回答,也是因人而异,对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四、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点评:孟武伯问孔子孝道,孔子说,最能令父母忧愁的事,就是子女生病,所以孝顺父母,就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点评: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在饮食起居上侍奉父母,并不困难,最难的是,与父母相处时,心中能够自然和顺,对父母能够和颜悦色,养父母之心。

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点评:这个世界上,最关心牵挂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轻易出远门。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须要出门,那就把家里安排好,做到后顾无忧。

论语关于孝的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长敬老。

《学而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译:儿子三年不改变父亲所遵循的原则,就可以称作是孝子了。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礼送葬,以礼祭祀。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今译:对待父母,要在他们生病时多多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