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学习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诵读讲解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有哪些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才会大有长进。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是说: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论语?

关于学习的论语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句释: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4、一问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问了一个问题,我却明白了三个道理,知道了学诗可以顺言,知道了学礼可以顺行,知道了智者公平,不独亲其子。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参考资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百度百科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如下: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利,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论语》 9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9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学习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一部分学生都对学习产生乐一种厌倦感。在他们看来学习是枯燥、乏味、痛苦的。

《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我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好处,不如学习啊。

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译文: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东西似的,唯恐赶不上,学到知识还恐怕丢掉了。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句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句如下: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