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论语 论语中关于德的句子以及翻译

2023-02-04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关于德的相关句(阿莲老师整理)

论语中关于德的章节31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4.2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7.23)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8.21)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8)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12.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12.21)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13.22)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4.4)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4.3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15.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5.1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15.28)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16.1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7.1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17.1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18.5)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大全精选39句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3、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3、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5、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7、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3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4、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什么?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中关于道德的有: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子曰:“士志于,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中怀有的是道德仁义,小人心中怀有的是诗书礼仪;君子心中怀着对刑罚的畏惧,小人心中怀着对小恩小惠的喜爱。”

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论语中带德字的句子,10则以上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答案补充

%9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论语德的故事及翻译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翻译: 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按次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用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解决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样的道德行为做出来,必然会有好事回来。

论语关于德的诗句或名言

1. 论语关于德的诗句

论语关于德的诗句 1.关于德的诗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报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66665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关于德的古诗词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求通亲亲友》曹植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淮南子.修务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论语中立德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4.求,有关道德的诗经,论语句子

额 道德:《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论语: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望采纳!!!!!!

5.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修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1、《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作主要为语录体,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等。